1、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继承人可能具有代位继承权,也可能没有。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已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除非继承人是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否则继承人没有法定的赡养义务。
1、代位继承是一种特殊的继承制度,是法定继承的一种情况。当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这种继承制度也被称为间接继承或承租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是指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而代位继承人则是代替被代位人继承遗产的人。代位继承权指的是代位人代替被代位人继承遗产的权利。
1、被代位继承人只限于被继承人的先死子女。其他被继承人的继承人若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不发生代位继承。只有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才会发生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在继承开始后才死亡的或者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人不是继承人的子女而是其他继承人的,均不能发生代位继承。这里的子女包括被继承人的亲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2、代位继承人只限于被代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即被代位人的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不受辈分限制。被继承人的养子女、已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的生子女可以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亲生子女的养子女可以代位继承;被继承人养子女的养子女可以代位继承;与被继承人已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的养子女可以代位继承。但被代位人的其他近亲属不得代位继承。被代位人的配偶若具备成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条件,则独立地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参加继承,其是否能够继承不影响其晚辈直系血亲的代位继承权。
3、代位继承人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参加继承,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人应继承的遗产份额。代位继承人虽然作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参加继承,但并不是直接继承自己应继承的遗产份额,而是代位继承被代为人应继承的遗产份额。因此,代位继承又被称为间接继承。原则上,如果有多个代位继承人,应该平分被代为人应继承的份额,而不能与其他继承人一同按人分配被继承人的遗产。然而,这只是例外情况。
4、如果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子女符合丧失继承权的条件并被法院判决丧失继承权,其晚辈直系血亲不能代位继承。关于代位继承权的性质,有固有权和代位权两种不同的学说。根据固有权说,代位继承人参加继承是其本身固有的权利,不受代为人是否有继承权的影响。根据代位权说,代位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并不是基于其本身固有的权利,而是被代位继承人参加继承的结果。因此,被代位继承人丧失或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一般不应发生代位继承。
如果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那么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能会享有代位继承权。根据规定,即使相关公民并没有履行赡养义务,也不会因此丧失代位继承的资格。与其他继承人一样,代位继承人在继承遗产后可能需要代替死者偿还债务。
遗产继承中的转继承问题。在遗产分割前,继承人离婚后若继承人死亡,应适用转继承制度。案例中的李某用在其父李某余去世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女儿李某娟作为转继承人继承了部分遗产。同时,已离婚的陈某世因继承权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仍被认定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
转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两者适用范围不同,代位继承仅适用于法定继承,转继承则适用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此外,两者的发生时间条件、被继承人及继承人身份均有所不同。代位继承中被代位人只能是被继承人的子女,而转继承中的继承人则无此限制。
遗产分配权的代理权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继承人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遗产分配权。同时,放弃继承权是继承权人的单方法律行为,可以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表示,但需符合法律规定。书面方式更慎重,有助于稳定遗产再分配。
老王去世后,其家庭因遗产分配产生的纠纷及法律处理过程。老王的子女因财产继承问题争执不下,最终由法院处理。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进行财产分割和继承处理,确保公平合理。法院公开宣判并解释判决理由,提高了村民的继承法律意识。律师提醒,处理家庭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