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民的财产
公民的财产包括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林木、牲畜和家禽、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如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
2. 遗产的界定
公民死亡的时间是划定遗产的特定时间界限,是公民在死亡后才发生的,而不是公民在死亡时所遗留的,因此不属于遗产的范畴。
3. 丧葬费的性质
丧葬费是对死者近亲属处理死者丧葬事务时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一般包括运尸费、火化费、告别仪式费、购买骨灰盒费、骨灰存放费等。丧葬费是死者单位给付的一种经济帮助,用于解决死者家属在殡葬花销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4. 丧葬费的取得方式
公民只有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前提下,通过行使一定的民事行为,才能取得财产所有权或其他合法债权。然而,丧葬费是公民所在单位在公民死亡时才给付的,不是基于公民死亡前的民事行为而取得的。
1. 丧葬费的定义
丧葬费是对死者近亲属处理死者丧葬事务时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包括运尸费、火化费、告别仪式费、购买骨灰盒费、骨灰存放费等。
2. 丧葬费的义务
对死者安葬是近亲属或遗产继承人应尽的义务,也是我国社会公序良俗的道德要求。支付丧葬费是为了让死者安息,并为死者亲属解决殡葬花销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3. 丧葬费的扣除和分割
某一亲属或继承人支付的丧葬费可以从单位给付的丧葬费中扣除,单位给付的丧葬费超过实际支出的部分可参照遗产法中的遗产处理原则予以合理分割。
4. 丧葬费与遗产的区别
丧葬费和抚恤金不属于死亡人员的遗产范畴,因此不适用于我国《民法典》中关于继承的规定。在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导致他人死亡的情况下,相关赔偿费用包括丧葬费和抚恤金,但这些费用不属于遗产。
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否影响继承权的问题。从道德层面来看,不履行赡养义务应受谴责,但在法律层面上,并不一定会导致失去继承权。我国法律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等原因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否则需支付赡养费和违约金,并可能面临诉讼。赡养扶助内容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
不赡养老人是否影响抚恤金的分配问题。抚恤金并非遗产,不能用于继承,其分配是按照亲属关系进行的。对于不赡养老人的人,应减少或不分给予抚恤金。文章还介绍了可继承财产的范围,包括个人合法财产、承包收益等,并强调了遗产与夫妻共同财产、家庭共有财产的区别。
遗产继承的简易程序和法定继承权公证的相关内容。在遗产继承过程中,执法人员需出示合法证件并处理相关材料,备案后当事人可获取遗产。法定继承权公证用于证明法定继承人具有继承权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继承顺序分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并注意
未同居的夫妻一方去世后,另一方是否具有继承权的问题。根据《民法典》规定,即使未同居,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仍享有合法的继承权。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继承权的概念、权利主体、遗产的定义以及不得继承的遗产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