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人死亡遗嘱的效力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情况下,继承人死亡遗嘱是有效的。遗嘱在继承人死亡后才生效,只要在死前没有立新的遗嘱,遗嘱就从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生效,并且没有法定的有效期限。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性质不可继承的财产不能被继承。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如果放弃继承,应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如果没有表示,就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就视为放弃受遗赠。
遗嘱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目前在我国继承中,首先需要确定是否存在遗嘱。如果存在遗嘱,就需要按照遗嘱中的内容来分配财产。前提是遗嘱合法有效,即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并且真实反映了当事人的意思。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如何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处理。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按照一定顺序继承。遗产分割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可协商或请求基层组织调解。继承人的遗产分割权需遵守诉讼时效规定,且未放弃继承且未进行遗产分割的继承人,可对遗产以
律师作为遗嘱执行人的资格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律师可以担任遗嘱执行人,但必须符合无利益关系和不属于继承人的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遗嘱的见证人的限制,包括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等不能作为见证人。
《民法典》生效日期下老人遗产的分割问题。首先提及《民法典》替代了原先的《继承法》,并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遗嘱规定继承;若无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无则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
口头遗嘱的效力要件。口头遗嘱生效需满足遗嘱人具备订立能力、处于危急情况、有见证人存在、受益人合法以及遗嘱内容合法等条件。同时,根据《继承法》规定,口头遗嘱仅在危急情况下有效,且必须有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口头遗嘱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