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股东是指在公司设立时,作为发起人参与公司的最初设立活动,并实际出资或认购股份的人。
继受股东是指在公司成立后,依法取得公司已有股东的出资或股份的人。依法取得的方式包括依法转让、继承、赠与或法院强制执行等。
新股东是指在公司成立后,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解决经营资金的需求,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向公司投资,成为该公司的股东。
公司股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退出公司:
股权转让是最便捷的退出方式。如果受让方是公司股东,可以直接转让。如果是公司股东以外的第三方,则需要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并且公司股东拥有优先购买权。
公司减资是通过回购退出股东的出资。公司以减少的注册资本购买股东的出资,实现股东退出。公司减资需要公司其他股东的同意和配合,程序复杂,周期较长。
股东可以要求公司按合理价格回购其股份。要求公司回购股份需要满足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如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等。
股东可以通过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实现退出。解散公司需要公司法规定的足够表决权的股东支持,程序复杂,需要进行清算。
如果公司无法清偿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股东可以提出破产申请,启动破产程序。
如果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无法启动清算或破产程序,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股东可以利用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规定,实现撤资退出,避开股权转让的复杂程序。
如果一个公司被其他公司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将解散。合并各方应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减资未通知债权人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股东或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涉及数额和后果达到一定标准时,将构成犯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单
出资证明书的交付是否属于公示要件的问题。我国《担保法》规定出资证明书的交付不是质押生效的要件,但律师认为它应作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设质的公示要件之一。学者梁*星认为只需交付出资证明书,而不需要股东名册记载。但律师认为股东名册的登记也是股东转让出资的要件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责任限制于他们的出资额。如果出资未缴清,股东需继续履行出资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则根据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同时,《公司法》规定了股东需承担直接责任的特定条件,如滥用公司人格逃避债务并损害债权人
股权转让协议的详细内容。协议涉及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的股权转让,包括背景、协议内容、股权的转让、甲方与乙方的声明、股东权利义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以及争议解决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