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收到一位当事人的咨询,他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套房子和存款,但没有留下遗嘱。他一直照顾父亲,而他的弟弟几乎没有照顾过父亲。现在弟弟声称父亲的财产应该平分,但他从未尽过赡养义务。当事人想知道他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在继承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可以获得更多的遗产份额。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的规定:
(一)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二)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三)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四)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五)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可以获得更多的遗产份额。而他的弟弟几乎没有尽过赡养义务,因此应该获得较少的遗产份额甚至不获得任何份额。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弟弟完全失去了继承权利。除非当事人能够证明弟弟故意遗弃或虐待父亲,并且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否则弟弟仍然有继承权利。
什么是“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呢?
对于无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微薄的老年人,当事人可以在物质上给予较大的帮助,例如定期给付生活费用,购买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
对于年老体弱或多病的老人,当事人可以在生活上提供主要的照料和帮助,特别是在老人已经丧失基本生活能力的情况下。例如,洗衣煮饭等日常琐事往往是老人最迫切的需求,对于老人来说,这些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老年人往往容易感到孤独,尤其是那些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缺乏必要的社交活动。如果子女能够每周抽出一定时间看望和陪伴老人,这将极大地安抚老人的精神世界。因此,这也应该被纳入衡量是否尽到主要赡养义务的因素之一。
如果老人在生前立下了有效的遗嘱,并指定将财产留给小儿子,即使当事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也必须遵循老人的意愿,由遗嘱指定的继承人继承财产。
赡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但老人对自己财产的处置权属于其个人权利,赡养老人并不能构成遗嘱继承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遗嘱的有效性。虽然立遗嘱是父母的权利,但某些遗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如果您有相关的法律问题,欢迎与我进行交流。
继承人低价变卖遗产对债权人债务清偿的影响。讨论了遗产变卖的价值与债权人或受遗赠人的利益关系,如果继承人串通买家低价出售遗产会导致债权人损失,并需承担赔偿责任。遗产的确认涉及合法取得方式、实际所有权、区分个人和共有财产等。最新资讯涉及遗嘱继承中的不同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儿子儿媳继承权的规定。在遗嘱继承中,儿子和儿媳可以通过遗嘱继承遗产。在法定继承中,儿媳不属于法定继承人,但如果她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此外,文章还详细解释了遗嘱的五种形式及其要求。
我国遗产继承纠纷的处理规定,包括保护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养老育幼保护弱者原则以及互谅互让、协商处理、充分发挥遗产效用原则。继承法规定了继承权的主体、客体、内容等事项,并详细阐述了在遗产处理过程中的相关规定,以确
我国《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