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抚养义务是指一定亲属间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义务。根据民法典规定,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负有无条件抚养义务,不论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是否存续、是否与子女共同生活,也无论其自身或子女的经济情况如何,均应承担并充分履行法定的抚养义务。父母应向未成年子女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充分照料。
赡养义务主要是指成年子女对父母经济上的供养,即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与父母对子女无条件承担抚养义务不同,成年子女承担以经济支持为主要内容的赡养义务是有条件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当父母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困难时,法律并不强制子女对父母提供经济上的供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权利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这意味着如果父母没有履行抚养义务,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而父母也有权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
总之,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法律义务。父母应对未成年子女承担抚养义务,而成年子女则有赡养义务。当一方未履行义务时,另一方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履行。诉讼时效对于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权利不适用。
一起家庭财产纠纷的民事诉讼案件,重点阐述了案件中的房产是家庭共有财产,当事人有权分享征收利益。文章通过这起案件反映了社会现象,即子女疏于履行赡养义务的现象。文章还介绍了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区别,包括诉讼主体、诉讼原则、证据制度等方面的不同。最后,代理
父子关系的法律认定及其断绝关系的法律后果。依据我国法律,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对于收养关系下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对于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赡养问题,应根据是否形成教育抚养关系来判断。如果形成了教育抚养关系
非独生子女是否可以单独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指出子女在物质和经济上都要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且每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是否独生子女,都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对于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父母,子女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同时
离婚后对方未承担抚养责任的情况下,子女是否仍然要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即使离婚后一方没有履行抚养义务,子女仍然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法律明确规定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并且这些义务是法定义务,不能被随意免除。然而,法定权利人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