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义务 > 抽逃出资是怎样认定的

抽逃出资是怎样认定的

时间:2024-10-26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470
与虚假出资不同的是,股东抽逃出资的手段更加“高明”,首先股东会确认出资,并且会将财物移交到公司,但之后再将资金抽出。那么,抽逃出资是怎样认定的?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告诉你吧!

抽逃出资的认定及理解

一、抽逃出资的定义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抽逃出资是指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在公司成立后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将其出资额全部或部分转移出公司的行为。相对于虚假出资而言,抽逃出资的认定较为明确。根据司法实践,抽逃出资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行为人为了设立公司,通过借款或贷款等方式取得资金作为出资,待公司成立后又将这些资金抽回;二是行为人在公司设立时按法律规定缴纳了出资,但在公司成立后为减少出资风险又将已投入的资金抽回。

二、虚假出资的定义

虚假出资是抽逃出资罪中的重要内容。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虚假出资的理解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虚假出资是指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以欺诈手段取得公司股份但未缴纳相应财物;另一种观点认为,虚假出资是指违反公司法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欺骗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情形;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虚假出资是指对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出资的,故意高估或低估作价,然后再出资。

三、虚假出资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虚假出资与抽逃出资并列。虚假出资的具体表现是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且仅限于这三种情形。此外,还要注意行为人的欺诈心理,即表面上看行为人已出资,但实质上未出资或未足额出资。在具体司法适用中,虚假出资罪的认定应根据《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确定的两种情形进行追诉:1. 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导致公司、股东、债权人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到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2.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备以下情形之一: a) 导致公司资不抵债或无法正常经营; b) 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 c) 因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并再次实施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 d) 利用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利用职权或地位获取公司股份的行为,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认定:对于他人实际出资并赠与公司股份的,应考虑是否构成受贿罪;对于未实际出资却获得公司股份成为股东的,可认定为虚假出资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出资减资的法律责任

    虚假出资减资行为的法律责任。虚假出资行为涉及公司发起人、股东未按照法定要求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严重者可构成虚假出资罪,受到刑法处罚。文章还阐述了立案追诉标准,包括虚假出资数额、抽逃出资数额、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明确法律责任有助于维护公司和股

  • 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与诚信义务

    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与诚信义务。忠实义务要求董事以公司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不得追求个人或他人利益;诚信义务则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董事在履行职责时平衡公司利益、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虽然两者有重合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董事在行动时需遵守这两项义

  •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责任限制于他们的出资额。如果出资未缴清,股东需继续履行出资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则根据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同时,《公司法》规定了股东需承担直接责任的特定条件,如滥用公司人格逃避债务并损害债权人

  • 签订股东协议的责任承担

    我国公司法下签订股东协议后股东的责任承担问题。公司法人拥有独立财产权并承担全部债务责任,股东承担与其出资额或股份相应的责任。股东需按时足额缴纳出资,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瑕疵股东的权利受到多种限制,包括表决权、利润分配权、新股认购权、公司破产时的资本补

  • 抽逃出资罪量刑标准2024最新规定
  • 公司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
  • 刑法抽逃出资罪的认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