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界探讨是否应当废除所谓“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法律责任时,要注意以下与“干股”有关的法律问题:首先,“干股”并不是一种实际出资行为,而是按照相应比例分取红利;其次,“干股”的持有人并不实际履行股东的有关权利义务,不参与公司的实际运营与控制;最后,“干股”持有人一般不会承担股东的风险。如果公司资不抵债,或者出现了需要由股东对外承担责任的情形,“干股”持有人一般都是不直接对外承担责任的。
“干股”有多种表现形式,举其要者,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权力“干股”:公司或者股东无偿送给掌握某种公共权力的人股份;
(2)管理“干股”:公司或者股东无偿送给公司管理者股份;
(3)技术“干股”:公司或者股东无偿送给公司技术骨干或某种技术诀窍掌握者股份;
(4)信息“干股”:公司或者股东无偿送给为公司提供经营信息的人股份;
(5)员工“干股”:公司无偿送给公司员工的股份;
(6)亲友“干股”:公司股东无偿送给其亲友的股份。
我所温馨提示:
即使“干股”持有人不实际出资,在法律意义上,他仍需对外承担责任。“干股”持有人持有该公司股权的情况一旦被工商部门登记,则具有对外公示的法律效力尤其是在公司资产无法清偿债务的情况下,需要追查各股东的实际出资情况,或者以出资额要求各股东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只要工商登记了股东信息,不管是否为“干股”持有人,都需要对外承担责任。很多人在获得“干股”的情况下,只关心分红情况,根本不会主动关心公司的运营状况,等到公司资不抵债时,再想脱身就比较困难了。
以上是“干股”涉及的主要法律风险,建议大家在“干股”面前保持冷静和理性,“干股”虽好,且行且谨慎!
清算前规定债权债务由原股东承担的有效性问题,以及公司清算的相关内容。根据法律规定,原股东是否履行出资责任会影响其承担债权债务的有效性。公司清算包括自愿清算和强制清算,强制清算的主体包括债权人和公司股东,启动事由包括公司逾期不成立清算组、拖延清算等。清
股东虚假出资以及法人在知情情况下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虚假出资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发起人或股东,涉及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行为,未履行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的义务。文章还介绍了公司发起人和股东的定义及职责,以及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定义和行为方式。法人
认缴制下抽逃出资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如果在公司成立后将出资抽逃,且抽逃数额巨大,将构成抽逃出资罪。对于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行为,法律将予以处罚。文章还介绍了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条件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类型。
虚假出资的法律定义和行为特征。虚假出资是公司与股东间的一种违法行为,涉及未实际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所有权,骗取公司登记。单位虚假出资指单位股东未支付对价取得股权。虚假出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若造成公司或债权人损失则犯罪成立。虚假出资的认定包括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