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家庭成员是指在家庭中具有抚养、赡养、扶养义务的一方,故意不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抚养、赡养、扶养的另一方,置之不理,不提供任何救助。仅仅因为婚姻家庭矛盾而未支付相应抚养、赡养费,并未给被抚养人或被赡养人带来生活困难或身体伤害的情况,不被视为法律上的遗弃行为。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
虐待家庭成员是指长期、多次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使其在身体和精神上遭受痛苦,并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偶尔几次的行为不构成法律上的虐待家庭成员。虐待行为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主动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袖手旁观的形式,例如打骂、恐吓、限制人身自由、拒绝提供食物和衣物、不给予患病家庭成员治疗等。严重后果可以通过对受害方在身体或精神方面的伤害进行评估,例如造成残疾、精神疾病、无法自理生活等。
我国的《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母婴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等法律都对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行为做出了相应规定。对于受虐待和遗弃的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所在单位应当进行劝阻和调解;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措施制止虐待行为。对于虐待家庭成员的情况,受害人提出请求后,公安机关应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进行行政处罚。对于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可处以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的,可处以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遗弃家庭成员并构成犯罪的,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养女是否可以拒绝赡养义务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养女不能拒绝赡养义务,只要养父母依法办理了收养手续,养女就有赡养义务。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无论是否经过公证,都会受到法律保护。
子女赡养老人时,子女年收入是否应作为赡养限制条件的问题。指出赡养父母并不以子女的收入多少为限制条件,子女只要有扶养能力,需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引用了相关法律规定和追索赡养费所需的证据,强调了赡养义务的重要性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继承法中关于私生子赡养生父亲父母的问题。私生子与生父之间有血亲关系,父母必须履行抚养义务,私生子有权利得到抚养费。私生子在继承方面享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婚姻法以及刑法中关于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宪法和婚姻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法定义务,且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刑法对拒绝扶养年老或无力生活的人的行为有处罚。再次强调,赡养义务是法律规定的,不能推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