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上诉状
上诉人:某某,性别,出生时间,地址。
上诉人因交通肇事罪一案,于某年某月某日收到某人民法院第几号号刑事判决书,现因不服该判决书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1、依法撤销某人民法院第几号刑事判决书;
2、依法判决宣告对上诉人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事实与理由:
一审判决对上诉人量刑过重,依法应对上诉人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第一,上诉人在本案的交通事故中,主要是因为离开了现场,才被交警部门认定为逃逸并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上诉人并没有其他严重的违章行为。
第二,上诉人为维持并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才于去年多方筹借款项购买了本案中赖以生存的大货车,原本希望以靠运输为生,改善一下家人的生活,没想到买车时向亲戚朋友借来的款项还没有还完,却发生了本案的交通事故,使得并不宽裕的家庭经济因此而濒临绝境,但本案交通事故发生后,上诉人及家属还是尽自己所能支付了赔偿款人民币25000元,上诉人在一审庭审中明确向法庭表示,愿意在法律确定的范围内将本案中价值人民币20万元的肇事车辆依法折价或拍卖价款赔偿给被害人家属,而一审法院在量刑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一情节,对上诉人进行了过重的量刑。
第三,本案交通事故中,被害人醉酒驾驶摩托车是严重的违反刑法的行为,是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的!是其严重的过错直接导致了本案交通事故的发生,上诉人也成为被害人醉酒驾驶摩托车的受害者;很显然,一审法院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被害人在本案中的过错的严重程度,没有因此而充分地减轻对上诉人的刑事处罚,对上诉人量刑明显过重。
第四,上诉人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对上诉人量刑时应该适用缓刑。
1、本案上诉人犯罪情节较轻;本案中,上诉人不存在比较恶劣的情节,且被害人在本案中也有严重的过错行为。
2、上诉人有悔罪表现;犯罪后,上诉人主动投案自首,并愿意尽其所能赔偿对方的损失,有强烈的悔罪表现。
3、上诉人没有犯罪的前科;经过本案的教训,上诉人已经深深反省了自己的行为,已经痛下决心,以后的生活中会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4、上诉人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上诉人平时遵纪守法,没有犯罪前科,对上诉人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不良影响。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以上就是对交通肇事罪上诉状的内容有哪些的相关解释。被判断为交通肇事逃逸罪并且相关情节比较严重的,会被判处三年到七年的有期徒刑。如果相关交通肇事导致他人死亡的话,则会被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公安部门进行相关的缉拿活动,并且在社会发布缉拿通告。
白XX因交通肇事逃逸罪上诉一案。上诉人认为一审法院在量刑和民事赔偿主体认定上存在错误。量刑方面,虽然认定白XX具有自首等法定从轻情节,但判决仍偏重;民事赔偿方面,白XX作为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应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而一审法院却判令雇员承担
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并承担主责的情况,构成交通肇事罪时会被判刑。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包括导致一人死亡并负事故主要责任等情况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文章还阐述了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重点在行为人的后续行为和导致被害人的状态。
刑事上诉状的理由及相关规定。首先阐述了上诉权的行使不受限制,并介绍了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提起二审抗诉的两种情况。接着描述了上诉期限,包括不服判决、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以及申请抗诉的期限。最后,还说明了上诉期限的计算方式。
立案的概念、流程及相关法律依据。立案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文章以一个租房纠纷案例为载体,解析了立案的条件和流程,包括存在犯罪事实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两个方面。同时,引用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