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担保方式 > 借条欠条哪个效力大一些?

借条欠条哪个效力大一些?

时间:2022-12-23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4141
导读:借条要比欠条的效力大一些;通过借条是很容易辩别出双方存在的关系,对于债权人只需要说明双方存在的事实即可;而对于欠条还需要说明形成的原因,同时还需要有相关的证明材料。

一、借条欠条哪个效力大一些?

借条的效力要更大一些;

当欠条持有人凭欠条向法院起诉主张债权时,总要向法官陈述一下欠条基于形成的事实(如买卖业务的事实,这是货款的诉求赖以成立的基础和依据),以说明欠条的来由并博得法官的采信。这种对事实的主动陈述是人之常情,属于一般的常识性的东西(从法理的意义上讲,这是附随于一项诉讼请求之提起的主张责任),如果对方当事人对此事实主张有异议(包括否认、抗辩等),特别是作出直接或间接否认的意思表示时,这时光凭欠条本身就可能不能直接得出原告所想证明的结果。原告为了确保胜诉,往往还会进一步举证(如提供买卖业务关系的送货单、发票等)以说明其所主张的事实经过(或特定的法律关系)的存在。这时,原告在诉讼中的工作量自然就增大。

而借条一般是由特定的借款的事实所形成,反映了当事人双方特定的借款法律关系,并进而反映当事人双方基于借款的法律关系和事实形成了一方欠另一方款项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事实。通过借条本身往往较易于识辨和认定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具体法律关系和事实,原告一般无需再过多解释具体的法律关系,只需简单的陈述借款的事实经过即行,对方要抗辩或抵赖一般都很困难,从而方便法官确认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实践中有人认为借条的效力要大于欠条的效力,主要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二、借条和欠条有什么区别?

1、形成的原因不同

(1)借条主要因借贷而产生,形成原因明确。

(2)欠条则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利息等原因产出,形成原因不明确。

2、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不同

若借条和欠条都约定了还款期限,则两者的诉讼时效都是还款期限届满后三年。

(1)借条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出借人可以随时向借款人请求还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时开始计算,最长时效不得超过20年。

(2)欠条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债权人应当在欠条出具的次日起三年内向债务人主张权利。

3、法律证明力大小不同

(1)借条的法律证明力大于欠条,如发生诉讼,借条持有人只需向法院说明借款发生的事实经过即可。

(2)欠条的法律证明力小于借条,当事人持欠条向法院起诉的,除了需向法院说明欠条形成的事实之外,如果如果欠款人提出抗辩,则持欠条人还需继续向法院进一步举证说明欠条形成的事实。

综合上面所说的,借条和欠条都是可以证明双方存在有债务的关系,但对于借条是比较特定的,一般就针对于双方的债务关系,而对于欠条所形成的范围比较广,在主张自己的权益时就要说明欠条的由来,这样才能保障到自己的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担保物权的主要内容

    担保物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担保物权是从物权的一种,目的是保障债权的实现。担保物权涉及他人的所有物,具有属性特征、预先约定性、可靠性、自愿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担保的种类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金钱担保和反担保等。反担保的范围在担保法中有所规定,但也存在一

  • 行使股权质押权是否需要经过法院审理?

    股权质押权的行使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质权人行使股权质押权并非必须通过法院审理,可通过协商与出质人达成一致。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未获清偿,质权人可采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理。若所得价款超过债权数额,超出部分归出质人;若不足,则由债务人继续清偿

  • 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条时限是多少

    对于注明了借款日期及还款期限的欠条,应该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诉讼时效均从其注明的还款期限之日起计算为三年。对于没有还款期限的借条,出借人可以随时向借款人要求还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时开始计算。但是如果出借人在借款人出具借据的

  • 借款出具欠条诉讼时效怎么认定

    诉讼时效,是指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持续到法定期间,其公力救济权归于消灭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对于借条上未注明了还款日期的,其诉讼时效的起点的确定现也已比较明确。权利人再次主张

  • 在何时能拿着借条去起诉
  • 写借条需注意哪些事项,借条与欠条是一样的吗
  • 欠条与借条的区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