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某些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而不转移该财产的占有权。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的折价或通过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来优先受偿。抵押合同的有效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签订抵押合同和办理抵押登记。
质押与抵押的区别在于是否转移占有权。抵押后,财产所有人仍然保管该财产;而质押后,财产应交由债权人保管。
第一步,债权人在签订抵押合同后,应尽快前往相关登记机构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办理抵押登记的地点如下:
第二步,如果债务人不配合办理抵押登记,债权人应立即委托律师对其提起诉讼,并通过财产保全措施查封债务人的财产,以确保债权能够顺利实现。
办理抵押所需的材料包括:
抵押合同应包括以下主要条款:
如果抵押合同不完全具备以上规定的内容,可以进行补正。
需要注意的是,在订立抵押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
当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时,根据以下规定清偿拍卖或变卖抵押物所得的价款:
在2011年10月,徐某借给张某100万元,并约定借期1年和利息偿还方式。张某用自己名下的房屋提供抵押担保,并在当天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一周后,徐某获得了抵押权证。同时,徐某也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将钱打入了张某的账户。然而,张某未能按期偿还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并且拒绝接听徐某的电话。徐某不得已将此事诉至法院,要求张某偿还本息并实现抵押物权。经过法院审理后,确认了借贷关系和抵押担保关系的合法有效,作出了以下判决:被告张某承担还款义务;徐某对张某的抵押房产享有抵押权,允许徐某依法拍卖、变卖该房产,并在本判决确认的债权范围内优先受偿。
徐某与张某建立了借贷关系,并根据法律要求签订了抵押合同,并在房管局办理了抵押登记。在张某无法偿还借款的情况下,徐某可以在变卖或拍卖抵押物(即张某名下的房产)后,优先受偿。
《担保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财产的占有权作为债权的担保,而不转移该财产的占有权。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的折价或通过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根据该条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债务转让即将自己负担的债务在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转让给第三人。转让后由第三人承担还款义务,原债务人不再履行还款义务。下面是关于债权转让的方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内容。债务人也可以通过转让债务,来实现资金的周转,债务转让可以是部分的转让也可以是全部的转让,
债务人在借款的过程中资金链断,债务人很可能存在多个债权人,因此会出现无法偿还债权人借款的情况。若债务人资不抵债,债权人更应该及时通过司法程序保障自己的债权。以下内容是关于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一些解决办法,希望能帮助到您!合同双方当事人签订借款合同,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某些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抵押是建立在某些特定的物之上的,是一种债的担保形式。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好还款期限后,未到还款期时,债务人要求提前还款的,债权人应予准予,但借款期限内的利息,不因提前还款而免除。这种情况下,作为债权人没有必要拒绝接受还款的,如果造成利息上的一定损失,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按照约定期限,计算利息,并一同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