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约人擅自撤销要约。要约生效后能否撤销,各国法律存在分歧。
对此应分两种情形:
一是要约人的撤销行为无效,合同已成立或受要约人可以继续承诺以使合同成立,若此时不履行合同,负违约责任;
二是要约人的撤销行为有效,合同不成立,但要约人负缔约过失责任。因为缔约过失责任以诚信原则为基础,旨在保护当事人的信赖利益。
对于第一种情形,英美法中对“信赖要约”的处理很值得关注。在英国判例中如果受要约人本着对要约的信赖行事,法院可能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判决要约人不得撤销要约,而判合同成立。
2、违反初步协议。我国的法律对初步协议、意向书无明文规定,当事人达成初步协议,一般视为合同不成立,但双方已建立了信赖关系,如一方因过错破坏了该协议,就应负缔约过失责任。当然,如果双方当事人都认为他们的合同已经成立,则对初步协议的违反应负违约责任而不是缔约过失责任。
3、恶意谈判和恶意终止谈判。当事人一方突然中止订约,致他方受损害时,原则上不适用缔约过失责任,“盖缔结契约与否当事人有其自由,当事人应承担不能订立契约之危险”。不能一概而论。我国亦规定了“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之缔约过失责任。
4、违反预约。预约成立时,本约尚未成立。预约的成立和生效,仅使当事人负有将来按预约规定的条件订立本约的义务,而不负履行将来要订立的合同的义务。学者们大多主张违反预约按违约处理,问题是,具体操作却很困难,强制履行预约,无异于强制当事人订立合同(本约),有悖于缔约自由原则;而违约责任要考虑履行利益,但预约的履行利益是订立本约,而不是履行本约的期待可得利益,难以确定。违反预约存在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竞合:违约责任即当事人或法律明定违反预约之责任的,可按违约责任处理。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如果违约责任难以确定,或违约责任不足以公平地保护当事人利益的,可考虑缔约责任。因为订立预约使当事人之间产生一种信赖关系,即信赖本约会成立并生效。如果一方当事人因过错违反预约,则对相对人基于此种信赖而造成的损失应负赔偿责任。赔偿范围为信赖利益的损失,包括缔约费、准备履行费用等直接损失。
缔约过失责任指的是在订立合同的过程当中一方或者是双方的当事人违反了诚实守信的原则而负有的先合同义务,从而导致了合同不成立或者是合同虽然成立了,但是因为不符合法定的生效条件,而被确认为无效的合同,比如说违反了初步协议。
出口合同签字时的注意事项。首先,合同条款需体现我国对外政策,包括贯彻对外政策、注意装运口岸的写法、明确投保规定等。其次,合同条款内容需一致,包括成交条件与保险条款、交货港口等的一致性。此外,条款内容要明确,如明确交货目的港、合同交货期、包装条件等。同
工伤认定条件中劳动关系的要求。在认定工伤过程中,劳动关系的确认是重要前提。《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参保单位范围,只有具备劳动关系的职工或个体工商户雇工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关系成立需具备特定情形,未签合同的可通过多种凭证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用人单位承
房产合同中定金的概念、作用、成立条件以及购房者和开发商的违约责任。定金作为担保方式之一,具有双重担保的特点,既是履约的保证,也是一种支付方式,还具备赔偿功能。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分为解约定金和违约定金两种情形,不同性质的定金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承包人行使法定优先权的条件和相关限制。承包人需满足合法有效的合同、工程已竣工且有验收证明、工程款数额确定、承包人已催告等条件。法院在某些情形下不适用《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如工程合同在《合同法》实施前成立、无效工程合同等。此外,承包人行使优先受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