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自提存有效成立时起,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务消灭。有效的提存,即视为债务人履行了债务;
②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③债权人享有随时领取提存物的权利,但该权利的行使有法定的除斥期间。
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
④对债权人领受权的限制:
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的,在债权人未履行债务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提存部门根据债务人的要求应当拒绝其领取提存物。
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时效为不变期间)不行使则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
《民法典》规定的提存是以清偿为目的,所以是债消灭的原因。
《民法典》规定的提存并非以清偿为目的,而是以担保为目的的提存。
提存机关受理提存人提出的申请、收取提存物并做出相应的处分,因此建立了提存法律关系。这个行政行为包括提存人申请和提存机关核准申请两个方面。对提存人而言,提存机关的选择并不依其自由意志,而是根据法律规定,必须符合法律关于受理和管辖等方面的规定。而且申请材料和相关证明文件的提交也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在法定提存机关进行提存不发生提存的消灭债务的效力,而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合格也会承担提存机关拒绝受理的后果。由此可知,提存人不能依自由意思表示而为提存行为。对提存机关而言,在收到提存人的提存申请后,应在法定的时间内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其决定受理与否的依据不是其自由意志,而是法律规定的提存条件。对不符合提存条件的申请,提存机关应当拒绝受理。而对符合法定提存条件的申请,提存机关则不得拒绝。也就是说,提存机关也不得依自由意思表示而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提存申请。而保管合同中,合同依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保管人得依自己意愿订立或者不订立保管合同。提存机关的行为是被动行政行为,必须以提存人提出申请为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行为与企业法人设立登记、不动产抵押登记等行政行为相似。
在建立提存法律关系中发生的纠纷,法律一般规定依照诸如申请、复议等公法程序予以解决,而不是遵循民事诉讼程序。这也突出地反映了提存法律关系的公法性质。
提存人将提存物向提存机关提交后,提存人与提存机关之间形成公法上的保管关系。认为提存为公法行为和私法行为的学者都认为提存是一种保管关系。但保管关系并不必然是私法关系,更不一定是合同关系。在公法上,保管关系也普遍存在,如司法机关对赃物、犯罪工具等的保管。提存关系完全符合公法上的保管关系应有的特征。
关于解除租赁合同通知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合同解除的约定和法定情形、解除权的行使等。同时,也介绍了租赁合同的特征,如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特定的非消耗物作为标的物,转移财产使用权等。
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融资的区别。两者在融得标的物、资金用途、担保物、资金融出主体、杠杆比例与风险控制以及产品属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融资融券可融得资金和证券,与资本市场紧密相关,风险可控程度高;而股票质押融资主要取得现金,涉及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风险监
提存的适用条件,包括债权人下落不明、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等情形。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打官司时请律师的必要性,律师可以处理杂务、答疑解惑,减少败诉风险,提高胜诉概率,最大化维护客户的合法权利。
提存的适用条件以及律师在不同阶段的作用。提存的适用条件包括债权人下落不明、拒绝受领、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等情形。在协商、仲裁和诉讼阶段,律师分别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把握赔偿协议内容、参与仲裁和诉讼程序,降低诉讼风险,减少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