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错的赔偿并非固定不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期限在7个工作日至30日之间,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一年,即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的一年内提出申请。若患者死亡,则需在死亡后一年内提出鉴定申请;若损害结果在多年后才被发现,则自发现之日起算一年,但超过20年的情况法院将不予保护,鉴定也将失去实质意义。
医疗事故赔偿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的双方当事人,即医疗机构和患方;
2)患者的基本情况;
3)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
4)医疗事故的原因;
5)赔偿数额;
6)赔偿款的给付时间;
7)违约责任等。
医疗事故等级是确定赔偿数额的关键因素,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时必须就医疗事故等级达成明确的认定,并且该认定必须得到双方的认可。
在签订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时,患者应详细说明医疗事故的原因,即医疗机构在该事故中存在过错,并且该过错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作为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的核心内容,赔偿数额应准确全面,有理有据。赔偿款项的给付时间应具体确定,不应使用“大约、左右、大概”等模糊数字。
协议书中应明确规定,如果医疗机构逾期不给付赔偿款项,导致患方治疗延误、病情恶化,后续治疗费用应由医疗机构承担。另外,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付款事宜。
在构成医疗事故后,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须承担举证责任。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应就自身受损害的事实和接受过医疗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损害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的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后续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及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计算方式。患者的续医费用支付方式并非一次性结算,需以专家鉴定组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为依据。继续治疗费的计算复杂,涉及将来必然发生的费用。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计算涉及平均生活费、赔偿年限、赔偿系数和伤残评定时间
医疗事故鉴定的办理时限及相关流程。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双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到材料后的45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鉴定流程包括核实身份、宣读纠纷原由、抽签、介绍专家组成员、当事人陈述
通过医保获得医疗事故赔偿的相关问题。医疗事故发生后,可以进行鉴定并申请赔偿。医务人员若涉及病案资料丢失、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行为,极端不负责任导致病员死亡,以及寻衅滋事扰乱医疗秩序等行为,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构成医疗责任事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