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北京的杨女士怀孕并在北京某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同年10月19日,她在该院分娩一名男婴,出生时阿-氏评分为4分。然而,婴儿出生后不久被转至北京儿童医院,被诊断为新生儿肺炎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等。2005年3月,该男婴再次因抽搐住院治疗,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和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此后,患儿多次住院治疗,共计住院138天,医药费用近5万元。患儿的父母声称,孩子因为接生医院在观察和护理方面疏忽,导致出生后因缺氧窒息而患上脑瘫,要求法院判令医院赔偿24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有关机构对医院是否存在过错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认为,患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并非在产前发生。从接产医院提供的病历中可以分析出,该婴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医院在接生过程中存在催产素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对新生儿窒息进行的抢救不得力,导致新生儿出生5分钟后仍未纠正缺氧等过错。同时,不能完全排除患儿存在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可能性。患儿的脑瘫属于三级伤残,医院应对患儿的三级伤残后果承担60%的责任。
最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医院赔偿患方各项经济损失33万余元,并支付12万元的精神抚慰金。
医疗事故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赔偿标准、医疗过错与医疗事故的区别以及什么是医疗事故。赔偿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如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等。医疗过错指医院过错造成患者人身伤害,而医疗事故则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法律造成的患
北京某医院因医疗过错导致新生儿患三级伤残的纠纷。杨女士在该医院分娩时,因医院催产素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新生儿出生缺氧并患有多种疾病。经过鉴定和法院审判,医院需承担部分责任并赔偿患方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共计数十万元。
一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法院判决被告医院承担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责任,需赔偿患者余某和小桑的医疗、误工、丧葬等费用共计125万余元。案件背景为余某在被告医院分娩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导致她和新生儿小桑遭受严重伤害。法院认定被告存在重大医疗过失和过错,需承
婴儿明明出生后因早产、低体重及吸入性肺炎等疾病在兴宁市某医院接受治疗,后出现双目失明和四肢瘫痪的症状,其家属怀疑医院滥用药物和违规用氧导致。经过广东省医学会和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的鉴定,确定明明的身体损害主要是早产儿多器官发育不成熟所致,医院采用的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