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界定方法

时间:2024-03-11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1400
导读: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4、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5、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一、医疗事故的界定及要件

1. 医疗事故主体

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 违反法律、法规和规范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 存在主观过失

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4. 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5. 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以上要件,医疗事故的界定需要满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违规行为,并且该行为导致了患者的人身损害后果,并且存在因果关系。

二、医疗事故的等级界定

根据患者人身损害的程度,医疗事故可以分为四级:

1. 一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

2. 二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3. 三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4. 四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医疗事故的等级界定是根据患者人身损害的程度进行分类,并且需要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评定。

三、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包括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

1. 首次鉴定

首次鉴定由各区县医学会组织进行。

2. 再次鉴定

再次鉴定由医学会组织进行。

医疗事故的鉴定是有时效限制的,患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启动鉴定程序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指定鉴定等方式进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 医疗事故赔偿范围及其界定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发生的医疗纠纷由批准开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患者或患者近亲属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情况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怎样认定医疗事故手术不成功

    医疗事故不能以手术成功与否来界定。举证责任倒置后,医院要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方面提出证据,患者要就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提出证据。也就是说,举证责任倒置后,医院要向法院提供两个要件的证据,而患者也要向法院提供一定的证据,

  • 没有尸检的医疗事故如何界定

    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该处理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

  • 医疗事故与医疗责任事故罪的区别是什么
  • 医疗事故界定的范围
  • 如何界定医疗事故是否是犯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