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要求,双方需要达成合意并共同提交医学会进行申请,单方面的申请将不被受理。
若涉及多个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争议,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时,其他医疗机构不应再受理,以免出现不一致的结论并浪费医疗资源。
若医疗事故争议已经通过人民法院的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已经没有法律意义。医疗事故鉴定的目的是解决双方的法律责任问题,若双方已经通过协商调解解决了,就无需再进行鉴定。
若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鉴定程序将终止,但若是人民法院自行委托的情况除外。
若涉及非法行医,很可能触犯刑法,不再属于民事纠纷范畴。非法行医者很可能会被公诉机关起诉,此种情况应由公诉机关处理。
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情况,医学会将不予受理,并应当说明理由。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后的5日内通知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所需材料。
当事人应在收到医学会通知后的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和答辩。医疗机构提交的材料应包括:
对于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和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若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双方当事人应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若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无法进行,该医疗机构应承担责任。
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根据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一年。若患者已经去世,则在死亡后一年内提出鉴定申请;若损害结果在多年后才发现,自发现后起算一年,但超过20年的情况法院将不予保护,鉴定也没有实质意义。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及要求。鉴定涉及专家选择,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法医参加。专家鉴定组需回避某些情形,如当事人身份及利害关系等。书面陈述意见需向医学会提交医疗事故描述及相关细节。鉴定流程包括申请鉴定、缴纳费用、提交材料、专家选择等步骤。专家讨论后出具医鉴结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
医疗伤残鉴定的时机问题。建议在出院后三个月内进行伤残鉴定,如伤情稳定可提前进行,若需安装固定物则需在取出后进行。医疗争议发生后,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涉及时效要求需注意。患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一年内提出处理申请,并应及时沟通或请教专家以避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