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需要对涉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进行处理。具体而言,对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另外,当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如果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
具体的组织机构安排如下: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此外,对于疑难、复杂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相关的技术鉴定工作。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当事人应当在收到医学会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相关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书面陈述和答辩。而医疗机构在提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包括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原件。
包括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原件。
包括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原件。
包括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经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对于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而没有建立病历档案的患者则由患者自行提供。医患双方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如果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无法进行,该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根据相关规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有三种途径:直接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并由其转交医学会、由人民法院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时效限制,即患方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一般情况下,一个鉴定周期需要大约60天左右。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女子整容死亡责任的法律规定,涉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尸检程序、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措施等。法律规定需确定死因后确定责任归属,如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整容失败者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就诊、收集证据并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的流程及相关事项。文章中,双方就手术方式和医疗过程存在争议,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展示专家名单、执行回避制度等。最终,专家鉴定组在审阅病历和相关材料后,进行了医疗事故争议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