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定鉴定事项: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四)至第(八)款的规定,要求鉴定以下事项;
2. 申请人在申请书中提出的其他鉴定事项。
患方认为:医方在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告知义务、手术操作过程和抢救措施等方面存在不当行为,导致患者发生气体栓塞并最终死亡。
医方认为:该患者诊断明确,手术指征明确,选择腹腔镜手术探查止血符合医疗原则,手术操作规范,并已进行交代和告知医疗风险,患者和家属均签字同意。在意外情况发生后,医院已尽全力抢救,尽到了职责。因此,医院不应承担该医疗事故的责任。
患方提供的材料:
医方提供的材料:
沈阳医学会收到沈阳市卫生局的《沈阳市医疗事故争议交由市医学会鉴定移送单》后,对本案医患双方进行了调查和了解。在2005年12月12日,医学会主持下,召集双方认同材料并宣读鉴定告知事项。同时,发送了《受理通知书》、展示专家名单以及执行回避制度。医患双方随机从专家库中抽取了7名相关专业鉴定专家,组成了专家鉴定组,并封存了专家代码单。在鉴定会召开前,医鉴办工作人员向专家发送了鉴定材料,鉴定专家认真审阅了双方提供的病历和相关材料。于2005年12月20日8时30分,在沈阳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会议室召开了郑某医疗事故争议鉴定会,会议由专家鉴定组组长主持,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了鉴定。
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患者因病情恶化在被告芦溪县大安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最终不幸身亡。针对此事件,存在三种争议意见,分别是被告应赔偿、被告不应赔偿但应补偿、以及被告不应承担责任。争议焦点包括是否误诊、抢救时间是否延误、助理医师的资质问题以及家长的责任等。
医疗事故鉴定所需的必要资料,包括病历资料原件、其他病历资料原件、抢救急危患者的补记资料原件、实物证据和检验报告以及其他与医疗事故鉴定相关的材料。医疗机构和患者必须提供规定的材料,否则会影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进行,医疗机构应承担相应责任。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的流程及相关事项。文章中,双方就手术方式和医疗过程存在争议,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展示专家名单、执行回避制度等。最终,专家鉴定组在审阅病历和相关材料后,进行了医疗事故争议鉴定。
因医疗过错引发的纠纷案件。患者张某因咳嗽就诊被误诊为肺结核并接受治疗,后确诊为左上支气管肺癌晚期,最终死亡。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县医院和县结防所承担民事责任。作者认为虽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差错,医疗机构应承担民事责任。判断医疗机构是否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