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当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协议或其他安排持有或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达到5%时,应在事实发生之日起的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并通知上市公司,并进行公告。在此期限内,不得再进行该上市公司股票的买卖。
当投资者通过协议或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达到50%后,每当所持股份比例增加或减少5%,也需要按照前述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作出报告和公告后的2日内,不得再进行该上市公司股票的买卖。
收购要约是指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当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进行收购时,必须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在发出收购要约前,收购人必须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并同时提交给证券交易所。收购人在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之日起15日后,必须公告其收购要约。
收购要约的有效期限不得少于30日,也不能超过60日。在有效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回收购要约。如果收购人需要变更收购要约中的事项,必须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经批准后进行公告。
终止上市交易是指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当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75%以上时,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
应当收购是指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当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发行股份总数的90%以上时,其他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按照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股票给收购人,收购人必须进行收购。
收购行为结束后,收购人必须在15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告收购情况,并进行公告。
收购方依法履行相应的报告和公告义务实际上是信息披露制度中关于收购协议和收购意图的披露。如有疑问,请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收购空壳公司是否合法的问题。在法律上,公司通过收购空壳公司实现上市是允许的,但必须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的一系列规定。收购方需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保证不影响上市公司上市条件、公平定价保护股东权益、资产权属清晰合法过户、增强持续经营
中国企业并购采取股权收购的合法性,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和财务顾问在持续督导期间的职责。收购方需办理股权过户手续,财务顾问在收购完成后有持续督导的职责,包括督促收购方履行各种义务、核查后续计划落实情况、涉及管理层收购的还款计划等,并需结合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
公司收购和股权转让的差异性。公司收购是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权以实现控制,而股权转让是股东将其股份转给他人的行为。二者在办理手续和受理机关方面不同,股权收购多用于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则广泛存在于有限公司中。
股东会决议侵害股东权益时股东的救济方式。包括申请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和撤销股东会决议的情形和规定,并强调了除斥期限和保留证据的重要性。股东在维权过程中应了解这些内容和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