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一项内容是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要求。这包括涉事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对鉴定的要求。
二、提交的材料和医学会的调查材料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二项内容是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负责组织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的调查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病历、医学报告、证词等。
三、鉴定过程的说明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三项内容是对鉴定过程的详细说明,包括鉴定的方法、程序和参与人员等。
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相关法规和规范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四项内容是对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评估。
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五项内容是评估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六项内容是评估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七、医疗事故等级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七项内容是对医疗事故进行等级划分。
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八项内容是对医疗事故患者提出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六项和第七项是必备内容。如果鉴定书只对医疗事故进行了判定而未进行等级划分和责任程度评估,这份鉴定就是无效的,需要重新组织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鉴定结论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法院判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鉴定的过程中,每个专家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认真严谨、尊重客观的态度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中讨论,以投票表决的方式得出最后的结论。鉴定书以多数人意见为最终的结论意见,少数人的意见也要记录在案,鉴定结论笔录上要有专家鉴定组每位成员的签字。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