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一项内容是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要求。这包括涉事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对鉴定的要求。
二、提交的材料和医学会的调查材料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二项内容是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负责组织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的调查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病历、医学报告、证词等。
三、鉴定过程的说明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三项内容是对鉴定过程的详细说明,包括鉴定的方法、程序和参与人员等。
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相关法规和规范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四项内容是对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评估。
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五项内容是评估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六项内容是评估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七、医疗事故等级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七项内容是对医疗事故进行等级划分。
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八项内容是对医疗事故患者提出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第六项和第七项是必备内容。如果鉴定书只对医疗事故进行了判定而未进行等级划分和责任程度评估,这份鉴定就是无效的,需要重新组织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鉴定结论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法院判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鉴定的过程中,每个专家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认真严谨、尊重客观的态度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中讨论,以投票表决的方式得出最后的结论。鉴定书以多数人意见为最终的结论意见,少数人的意见也要记录在案,鉴定结论笔录上要有专家鉴定组每位成员的签字。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浙江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条件和收费标准。医学会对医疗事故鉴定的受理条件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不予受理的情形。浙江省制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收费标准,明确了鉴定费用的预收和支付方式。同时,文章介绍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过程,包括专家鉴定组的职责和当事人的陈
主观性病历资料的定义及范围。医务人员通过医疗过程观察、分析讨论患者的病理,产生的诊疗意见等记录资料都属于主观性病历资料。这些资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至关重要,封存时需医患双方共同在场并确保真实性。医疗机构有责任保管封存的复印件并在争议中承担举证责任。
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机。医学会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当事人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证据和陈述。医学会接到材料后应在一定期限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地点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市级医学会和县市级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而省级医学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