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疗事故或事件发生后1年内提出申请
当发生医疗纠纷时,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医疗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的1年内提出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申请。
2. 病员死亡的情况下的申请时限
如果病员死亡,其家属应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的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申请。如果需要进行尸检,申请应在病员死亡后的48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3. 不服首次鉴定结论的申请时限
对于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如果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的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如果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的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 对鉴定结论无异议的申请时限
如果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对该处理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的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对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的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 书面陈述或答辩
申请人需提供书面陈述或答辩。
2. 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原件
包括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3. 住院患者的其他病历资料原件
包括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等。
4. 抢救急危患者的补记病历资料原件
如果有抢救急危患者的情况,需提供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5. 封存保留的实物和检验报告
需提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由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6. 其他与医疗事故鉴定相关的资料
7. 门诊、急诊病历档案
对于建有门诊、急诊病历档案的医疗机构,还需提交患者的门(急)诊病历。
在处理医疗事故时,需要进行相应的鉴定,包括对死者进行尸检或对伤者进行伤残鉴定。只有在获得鉴定结果后,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处理,尽快解决医疗事故问题。一般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应在医疗事故发生后的1年内提出鉴定申请。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