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所讲的法定代表人一般是指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企业最高的行政负责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同时,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是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未设立董事会的企业法人,经理、厂长等企业法人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其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企业名义,代表企业进行的各种行为应视为企业的行为,对此企业应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和刑事的责任。
实践证明,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能否认真履行民事义务和是否依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法定代表人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实践中均要求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行使其职权时,必须做到:
1、按照工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法人章程和规章行使职权。
2、严格在核准的业务经营范围内进行民事活动。
3、必须依法经营,遵纪守法。
4、法定代表人应当遵守企业章程、忠实履行职务,维护企业利益,不得利用在企业的地位和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
为了指导和规范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四十九条还规定: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企业承担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
(二)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四)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则产的。
(五)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记公告,使利害关系人遭受重大损失的。(六)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公司法》还规定法定代表人和董事、监事等企业负责人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它非法收入,不得侵占企业的则产,不得挪用企业资金或者将企业资金借贷给他人,不得将企业资产以其个人名义或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其所任职企业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企业利益的活动。法定代表人在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企业章程的规定,给企业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在企业的偷税漏税、走私、消防、安全生产等等方面,法律要求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责、有关机关可以追究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
以上所述说明了法定代表人对其行为及企业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在现行中国法律体制下,法定代表人承担了较大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公司法》中股东会的职权。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并决定其报酬、审议批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报告、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方案、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对公司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合并、分立、解散等作出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关于齐某某公司与薛某光、安某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的公开宣判。法院判决原告齐某某公司与被告薛某光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并要求被告安某某公司在一个月内办理股权转让变更登记。文章详细阐述了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条件、相关义务及法律责任,强
股东大会决议发行公司债券的相关内容。首先明确了决议的适用范围和决议事项,包括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接着详述了股东大会决定发行公司债券时需包括的事项,如发行种类和数量、发行方式等。同时,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需满足资产条件、累计债券余额限制等条件。最后强调了发
我国《公司法》关于股权登记的法律程序。公司成立时,需在公司章程中载明股东信息,并签发出资证明书、建立股东名册及向工商机关登记。股权继受时,需修改相关记录并办理变更登记。股权登记形式包括公司章程、出资证明、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股权转移以股东名册记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