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如果希望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处理,需要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相关事实、具体请求和理由等。
当事人在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应当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如果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申请应当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卫生行政部门在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是解决医疗事故民事责任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医疗事故争议解决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行政部门是否进行调解以及调解是否能够达成协议,都取决于医患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同意,卫生行政部门无权强迫医患双方进行调解。
自愿原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医患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选择调解。选择行政调解是医患双方当事人的权利,而非义务。卫生行政部门在决定是否进行调解时,应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并且这种选择必须是医患双方共同自愿的意思表示,一方不自愿时不能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如果一方表示不愿意继续进行调解,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停止调解。
其次,医患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接受调解结果。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涉及对民事权利的处分,应由当事人自行决定,任何单位都无权干涉。卫生行政部门不能强迫任何一方当事人接受赔偿数额的建议。
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活动和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在调解过程中,医患双方在卫生行政部门的主持下,可以互谅互让,可以妥协和让步。然而,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标准和项目计算,确保公平合理,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度。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事故的赔偿方式,包括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处理申请和民事诉讼三种途径。赔偿数额考虑因素包括医疗事故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等。参与处理的患者近亲属的费用也按照规定进行计
医疗事故索赔的程序与注意事项,包括双方协商、行政处理和诉讼三个方面。行政处理包括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行政复议和医疗行政诉讼程序。诉讼方面,需要注意起诉时留有余地,及时递交证据保全申请、证据目录等,当事人需承担举证责
医疗纠纷过了三年是否还能起诉的法律问题。一般来说,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但存在特殊情况,如不可抗力、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等,可使诉讼时效中止或重新计算。因此,医疗纠纷过了三年仍有可能起诉,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法律法规和案件细节综合判断。当事人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