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具体赔偿金额需要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害来确定。医务人员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导致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1、及时保留证据
在医疗误诊发生后,患者及家属应立即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并提出查处要求。在此过程中,应及时要求行为人及科室主任写清事情经过,并将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封存。如果病人死亡,应及时保护尸体,并向所属主管部门要求医疗鉴定。
2、处理过程
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后,会立即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以防止病程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如果病人死亡,会主动提出尸体解剖,如果没有,病人家属应提醒。然后主管部门会组织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展开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会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发生的医疗纠纷由批准开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3、处理后果
对于一般医疗纠纷,在调查后,可以由医务部(处,科)与病人协商解决。如果病人或家属不能接受,将调查结果报告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一般医院都设有医疗投诉办公室,可以向其反映情况,如其搪塞,应要求见医院领导。
4、协调解决
医院会将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处理意见与病人或家属商谈,争取协调解决。如果确实是医疗单位的问题,必要时会给予经济补偿或赔偿。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应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疗事故鉴定
如果纠纷仍未能解决,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患者或患者近亲属可向医院所属的区医学会申请,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在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6、法律诉讼
如果患者或家属对一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最终鉴定结论仍然不服,则可以诉诸法院。患者或患者近亲属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情况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的法律规定,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的计算方式和赔偿标准。赔偿范围涵盖了受害人的多项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丧葬费和精神损害赔偿等。医疗纠纷分为医疗侵权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属于医疗侵权纠纷范畴。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事故赔偿的计算细则,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方面的详细规定。根据医疗事故的损害程度,对各项费用进行了明确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以确保赔偿的公正和合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规定出台后,医疗机构需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及无过错,但患者仍需举证存在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之外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另外,医疗事故与一般医疗差错的赔偿范围和标准失衡问题亟待解决,引起对修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