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是解决医疗事故民事责任争议的重要途径,也是医疗事故争议解决程序的组成部分。卫生行政部门是否进行调解以及调解是否达成协议,都取决于医患双方当事人的自愿意愿。卫生行政部门无权强迫医患双方进行调解。
自愿原则体现在:
第一,医患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选择调解。选择行政调解是医患双方当事人的权利,而非义务。卫生行政部门应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且该选择必须是医患双方共同自愿的意思表示,若一方不自愿进行调解,则不得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若一方表示不愿继续调解,卫生行政部门应停止调解。
第二,医患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接受调解结果。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涉及对民事权利的处分,应由当事人自行决定,任何单位都无权干涉。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强迫任何一方当事人接受赔偿数额的建议。
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活动和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在调解过程中,医患双方在卫生行政部门的主持下,可以互谅互让、妥协和让步。然而,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按照条例规定的标准和项目计算,确保公平合理,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度。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
发生医疗纠纷后,作为患方当事人,应首先依法向医方申请复印相关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患者或其家属应提供一份详尽的自述材料,说明患者就诊情况以及其认为医院存在的过错。
患者或其家属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到相关部门咨询。若在咨询过程中发现病案存在疑问,可申请进行“医疗技术咨询初步分析”。
当初步分析结果基本确定医方存在医疗问题时,当事人可申请进入医疗技术咨询细化分析程序,由相关专科主任医师级临床医学专家组织多角度综合性地对医疗争议焦点进行翔实分析。随后,将聘请与案例相关科室的专家组织听证会,最终得出结论。
若细化分析认定医方存在问题且有相应责任,可接受当事人的委托进入纠纷调解程序。自受委托之日起,将根据委托调解协议中约定的索赔金额和调解完成期限履行合同。
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行政调解程序。在医疗事故涉及民事部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双方当事人请求下进行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并依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过程中涉及手术风险告知书的效力、申请行政调解的条件和程序以及重大医疗事故的上级调解程序。如果调解不成功或一方反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事故的赔偿方式,包括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处理申请和民事诉讼三种途径。赔偿数额考虑因素包括医疗事故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等。参与处理的患者近亲属的费用也按照规定进行计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过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协商时需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损害程度。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确认赔偿金额。如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本文还介绍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