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小型医疗机构,在明显的过错情况下,当医疗事故构成无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然而,对于大型医疗机构来说,成功协商的可能性较小。
1、卫生行政部门调解程序
当医疗事故已被确定后,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过程中,应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金额。
2、当事人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
医患双方可以达成一致,委托医方所在地的区或县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初次鉴定,或者委托省、直辖市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再次鉴定。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一方当事人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起申请,由其审核后移交相关医学会进行鉴定。
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行政复议程序
当事人为了寻求重新鉴定而提起的程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鉴定专家资格、执业类别和鉴定程序进行具体行政审核。如果对具体行政审核意见不满意,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起行政复议。
4、医疗行政诉讼程序
当事人为了寻求重新鉴定而提起的程序。如果对行政复议意见不满意,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中的具体行政审核意见。
5、医疗刑事诉讼程序
如果涉嫌医疗事故罪的医护人员,可以依法向公安部门提请启动刑事诉讼程序。
在案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以人身损害的其他各种案由立案,以确保案件的法律适用和当事人的最大利益。
1、起诉时应注意的问题
诉讼请求应留有余地,医疗损害涉及的经济赔偿范围包括伤残补助费、营养费、护理期限、休息期限、医疗依赖期限及费用等,需要经过鉴定后才能确定。代理律师应根据鉴定结果适时增加诉讼请求。在递交诉状时,应同时提交证据保全申请、证据目录、经济损失赔偿计算依据和相关司法鉴定申请。
2、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
医疗机构有举证责任。代理医方的律师首先要确认医患关系的存在且未超过诉讼时效,然后在举证期限内主动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证明医方没有过失行为或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以避免举证不能的情况发生。
1、与医院医务科联系、投诉
患方应第一时间与医院医务科联系、投诉,并要求复印诊疗病历,与医院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历(包括诊治病历、住院病历、手术同意书、会诊讨论记录等所有资料),并向医务科索要《医疗纠纷投诉表》回执。
2、协商或调解
双方可以自行协商或通过第三方进行调解,也可以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3、起诉
如果协商或调解不成功,可以向医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
进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后,患方应向专家小组提交书面陈述。
5、再次鉴定
如果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满意,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事故发生后,不一定是由医院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患者不配合医院的治疗计划,可能由患者来承担医疗纠纷的赔偿费用。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办理无重大交通事故证明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驾驶人可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办理从业资格证时获取该证明。办理流程包括提交申请、审核材料、查询核实等步骤,同时需要注意一些不予提供证明的情况,如驾驶证信息不完备、因交通事故受到处罚等。该证明的提供旨在保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