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有哪些?
时间:2023-11-08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的微观质量监督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又可以分为“行政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三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政府部门实施的“行政监督”。
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
一、质量监督的分类
质量监督可分为企业内部的微观质量监督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宏观质量监督又可分为“行政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三类,其中行政监督是最主要的一种。行政监督是按行政区域分级负责的宏观质量监督。
二、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
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包括: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 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三、《产品质量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产品质量法》从四个方面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 明确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权利。
- 规定了经营者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负责。
- 赋予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损害后获得赔偿的权利。
- 提供了选择协商、调解、仲裁或起诉等解决途径的权利。
四、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责
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主要职责包括:
-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
- 组织实施和行政执法工作,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本地区的实施。
- 统一监督管理产品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工作。
- 受理投诉,查处违法行为。
五、质量监督的特点
质量监督具有以下特点:
- 质量监督是一种质量分析和评价活动,监督的对象包括产品、服务、质量体系、生产条件、相关质量文件和记录等。
- 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各种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
- 质量监督范围涵盖了生产、运输、贮存到销售流通的整个过程。
- 质量监督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社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对商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质监法律法规也日益丰富。消费者享有社会监督的权利,如果购买到质量问题的商品,可以要求企业赔偿。对于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人身伤害的情况,消费者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公司章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公司章程,包括公司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等内容。公司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如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需依法经过批
-
自己想注册一个小公司需要多少钱
注册小公司的费用及所需条件。费用包括注册资本、办公室租赁费用、代理公司费用、公司核名费用、提交公司注册材料费用、刻章费用、税务报到及印花税费用等,具体费用因多种因素而异。注册小公司需要满足条件包括公司名称和注册地址、公司章程、注册资本等。
-
公司起名核准具体在哪里
公司起名的核准地点和流程。公司起名需要在当地的工商局进行核准,填写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工商局会检索是否有重名,并保留公司名称6个月。注册公司的核名流程包括准备注册地址、所需资料、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等。同时,公司起名要注意区分经营属性,寓意要吉祥。
-
公司名称不满一年能变更吗
公司名称不满一年能否变更的问题。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公司名在注册后无特殊原因一年内不得申请变更。公司名称变更原因包括想到更好的名称、主营业务变更或扩展、公司类型变化等。变更流程包括领取新名称审批申请、提交变更申请等,并领取新的营业执照等步骤
-
企业可以没有章程吗
-
怎样才能设立一个公司
-
构成不完全履行的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