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有哪些?
时间:2023-11-08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的微观质量监督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又可以分为“行政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三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政府部门实施的“行政监督”。
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
一、质量监督的分类
质量监督可分为企业内部的微观质量监督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宏观质量监督又可分为“行政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三类,其中行政监督是最主要的一种。行政监督是按行政区域分级负责的宏观质量监督。
二、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
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包括: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 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三、《产品质量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产品质量法》从四个方面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 明确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权利。
- 规定了经营者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负责。
- 赋予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损害后获得赔偿的权利。
- 提供了选择协商、调解、仲裁或起诉等解决途径的权利。
四、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责
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主要职责包括:
-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
- 组织实施和行政执法工作,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本地区的实施。
- 统一监督管理产品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工作。
- 受理投诉,查处违法行为。
五、质量监督的特点
质量监督具有以下特点:
- 质量监督是一种质量分析和评价活动,监督的对象包括产品、服务、质量体系、生产条件、相关质量文件和记录等。
- 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各种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
- 质量监督范围涵盖了生产、运输、贮存到销售流通的整个过程。
- 质量监督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社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对商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质监法律法规也日益丰富。消费者享有社会监督的权利,如果购买到质量问题的商品,可以要求企业赔偿。对于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人身伤害的情况,消费者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干股的定义与形式
干股的定义、形式、条件和约束,以及取得原因和效力。干股是股东向非股东赠与股份的一种形式,可以是附条件或未附条件的。在公司存续期间取得干股时,原有股东持股比例会相应下降。干股的效力取决于赠与协议的履行情况,而工商机关在登记变更时会依据法院判决进行变更登
-
一个商铺能够注册几个公司
商铺注册公司的数量及注册流程。根据公司法规定,一个注册地址只能注册一家公司。注册公司的流程包括核名、开设临时存款结算账户并办理入资、办理营业执照等步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在网上查询企业工商注册的真实信息,包括通过工商局网络和当地信用网进行查询。需
-
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中的公司宗旨、名称、股东构成及权利义务等内容。公司依据相关法规设立,股东出资设立公司并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并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文章强调了股东出资明细、注册资本及其实收资本的验证和证明,以及股东名册的设置。此外,对于股东的权利和
-
投资者提出修改开户资料的流程
投资者提出修改开户资料和销户流程的详细步骤,包括投资者需提供的资料、亲临柜台修改密码、填写相关申请书和表格等流程。同时也对投资者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强调投资者在金融交易中的重要作用和个人倾向呈保守型交易等特征。
-
根据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
-
公司章程
-
公司名称是否需要包含行业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