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有哪些?
时间:2023-11-08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的微观质量监督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又可以分为“行政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三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政府部门实施的“行政监督”。
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
一、质量监督的分类
质量监督可分为企业内部的微观质量监督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宏观质量监督又可分为“行政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三类,其中行政监督是最主要的一种。行政监督是按行政区域分级负责的宏观质量监督。
二、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
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包括: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 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三、《产品质量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产品质量法》从四个方面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 明确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权利。
- 规定了经营者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负责。
- 赋予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损害后获得赔偿的权利。
- 提供了选择协商、调解、仲裁或起诉等解决途径的权利。
四、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责
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主要职责包括:
-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
- 组织实施和行政执法工作,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本地区的实施。
- 统一监督管理产品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工作。
- 受理投诉,查处违法行为。
五、质量监督的特点
质量监督具有以下特点:
- 质量监督是一种质量分析和评价活动,监督的对象包括产品、服务、质量体系、生产条件、相关质量文件和记录等。
- 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各种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
- 质量监督范围涵盖了生产、运输、贮存到销售流通的整个过程。
- 质量监督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社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对商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质监法律法规也日益丰富。消费者享有社会监督的权利,如果购买到质量问题的商品,可以要求企业赔偿。对于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人身伤害的情况,消费者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侵犯知情权吗?侵犯了。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营者若未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能违反行政管理法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对于严
-
网购假货投诉受理渠道
网购假货投诉的受理渠道及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可以向网络购物平台或消费者委员会投诉,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寻求赔偿。该法规定了消费者协会的职责,包括受理投诉、参与监督等。同时,消费者向有关部门投诉时,该部门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处理并告知结
-
新成立的公司是否需要进行验资报告?
新成立的公司是否需要验资报告的问题。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成立股份有限公司需要进行验资报告,而有限责任公司则不需要。办理验资报告需要提供一系列资料,包括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章程、出资者身份证明等。此外,对于货币出资和实物出资,所需提供的资料也有所不
-
损害赔偿金的定义和法律规定
损害赔偿金的定义和法律规定。合同法规定,违约方需承担因违约造成的全部损失,包括所受损害和所失利益。受害人需举证证明丧失的有利机会遭受损失,同时需注意避免损失扩大,且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造成消费者伤害需赔偿相关费用。赔偿金的
-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
哪个部门宣告申请公司的设立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