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权和著作权作为两种不同的知识产权,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是作者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这些作品是有形的资产。著作权的作品形式包括文学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美术、摄影作品、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计算机软件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包括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而商标权的保护对象是以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构成的注册商标,属于无形资产。商标权的保护范围限于核准注册的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
著作权在我国和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是在作者的作品创作完成后自动产生,无需经过任何主管机关的审查批准。而商标权采用的是注册在先原则,只有经过最先申请注册并获得主管机关审查核准后,才能获得商标专用权。
《著作权法》是管理著作权的基本法律,国家版权局是主管全国著作权管理工作的机关。而《商标法》是管理商标的基本法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负责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的工作。
不同权利的著作权保护期限有所不同:
对于这些权利,保护期限没有限制。
自然人的作品,其发表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及其死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则保护期限截止于最后一位作者死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对于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作品,包括其享有的职务作品(除署名权外),发表权的保护期限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创作完成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法律上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限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如果作品在创作完成后的五十年内未发表,著作权法不再保护该作品。
视听作品的发表权保护期限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创作完成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或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如果作品在创作完成后的五十年内未发表,法律不再保护该作品。
商标权和著作权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著作权享有不同的保护期限。摄影作品和电影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为50年,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也为50年,而个人文学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作者的一生及死后50年。
产品设计图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根据著作权法,产品设计图受到保护,但不包括构思、想法和技术方案。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发表、署名、篡改和剽窃作品,以及未经许可的使用和其他侵权行为。严重侵权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并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
我国著作权法对照片的保护范围,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如署名权、修改权、展览权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著作权人拥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多项权利,其中展览权和放映权等也适用于照片等视觉艺术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人身权的规定,明确指出人身权是不可转让的。人身权与特定个人密切相关,具有专属性和绝对性,不能用金钱衡量。尽管人身权与财产权有联系,但仅仅是财产关系产生的基础,而不是转让的对象。只有著作权的财产权可以进行转移。
电子照片的知识产权认定、权利及图片侵权的界定。电子照片作为摄影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图片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发表、篡改、剽窃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