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体:著作权的主体可以是公民个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包括作者本人、继承人、权利义务的承受人以及国家。商标权的主体主要是法人,个人只有在我国申请注册商标时可以作为个体工商业者。国家不能成为商标权的主体。
2、取得方式:著作权的取得一般为自动产生,而商标权的产生需要国家行政机关的确认。
3、标的物:著作权的标的物为文学、艺术和科学等作品,而商标权的标的物是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标。
4、独占性:著作权中,两个独立完成相同作品的人都可以获得著作权,但商标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仅不能有相同保护范围的相同商标,还不能有相同保护范围的近似商标。对于驰名商标,独占性更为明显。
1、属于狭义知识产权的范畴,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
2、具有权利本体的私权性和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
3、具有知识产权的独占性特征,即只有权利人可以垄断该权利,其他人未经允许不能使用。
4、具有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即只在本国境内有效。
5、具有知识产权的时间性特征,即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
1、独创性:作品必须是作者独立构思和创作的,只有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才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2、可复制性:作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复制,包括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等,但无论复制方式和数量如何,都不会改变作品的内容和思想。
3、合法性:作品应以法律允许的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
由此可见,著作权也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国家法律制度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以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该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因为侵犯知识产权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作者的财产权的保护期及相关法律保护问题。公民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终身及其死亡后的五十年;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后的五十年;电影作品等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之后的五十年,但未发表的作品不再享有保护期。中国政府对私有财产
专利纠纷、商标民事纠纷、著作权民事纠纷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的管辖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不同案件的管辖由不同层级的人民法院负责,且最高人民法院对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标准进行了调整。高级法院负责大标的额案件,而中级和基层法院则负责较小标的额案件。
电子照片的知识产权认定、权利及图片侵权的界定。电子照片作为摄影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图片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发表、篡改、剽窃作品等。
盗版电影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复制发行各类作品、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等。根据相关法律意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侵权作品的行为,如非法经营数额达到一定标准、传播作品数量或实际被点击数达到一定数量等,将被认定为严重侵权,并可能构成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