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转让著作权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根据绘画著作权授权规定,个人可以通过双方协商一致的方式将自己拥有的著作权授权给他人使用。
1. 著作权归属不变:著作权许可使用并不改变著作权的归属。被许可人仅在约定的期间、范围和方式内对作品使用,著作权仍然完全属于著作权人。
2. 受制于合同约定:被许可人的权利受限于合同约定。被许可人不能超出约定范围擅自行使权利,只能在约定的地域和期限内以约定的方式行使著作权。被许可人不能擅自将自己的权利许可给他人使用,也不能禁止著作权人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在相同的地域和期限内许可他人使用,除非被许可人享有专有许可权并附有从属许可的权利。
3. 诉讼权限限制:被许可人通常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起诉侵犯自己权益的第三方,因为被许可人并非著作权的主体,除非著作权人许可的是专有使用权。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根据作品性质和著作权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 作者为公民的期限: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品的保护期截止于最后一位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2. 作者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期限: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3. 特殊作品的期限: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及摄影作品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总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可以转让著作权给他人并获得利益。然而,在著作权转让过程中,还需注意其他方面的税务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个人转让著作权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中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的重要性。软件著作权登记虽非权利产生的必要条件,但具有多重意义,包括宣传产品、强化权利主张、促进版权贸易、合法经营和销售软件、证明自主知识产权、助力软件企业认证,并享受政策鼓励。登记有助于提升软件知名度和保护著作权,对软件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伪书侵权案。原告指控被告文化艺术出版社冒用其名义制作并出版了一本名为《悬崖边的辩护》的书籍,同时被告图书大厦销售该伪书也构成侵权。被告辩称获得原告同意并由传记作家石X编写该书,不构成侵权。法院追加石X为共同被告,案件待进
音乐许可合同的主要内容。甲方拥有特定音乐作品的全部版权,与乙方(合法资质网络运营方)签署合同,授权其在特定网站以在线播放、下载方式传播该音乐作品,包括音频作品和手机彩铃。合同规定了许可使用方式、性质、期限和区域,并明确乙方不可再授权或分许可他人使用。
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人身权的规定,明确指出人身权是不可转让的。人身权与特定个人密切相关,具有专属性和绝对性,不能用金钱衡量。尽管人身权与财产权有联系,但仅仅是财产关系产生的基础,而不是转让的对象。只有著作权的财产权可以进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