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 > 商标使用 > 怎样确定商标侵权行为?

怎样确定商标侵权行为?

时间:2023-01-03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6255
导读:确定商标侵权行为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需要有违法的行为存在,有损害的事实发生,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违法行为人主观上是有过的,并且.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一、怎样确定商标侵权行为?

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如下:

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会给权利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给享有注册商标权的单位等带来商誉损害。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商誉损害都属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即指行为人对所销售的商品属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事实系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4.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即指不法行为人的销售行为与造成商标权人的损害结果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

二、商标侵权应当承担商标侵权责任吗

商标侵权应当承担商标侵权责任。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侵权人通常需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明知或应知是侵权的行为人还要承担赔偿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我国商标法律关于商标的使用问题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商标与商品结合紧密的物质意义上的使用,又有产品向商品转化以及将商品推向市场过程中的意识思维上的使用。因此要注意:

第一、在商业经营环节中,商标的使用涉及与商品的制造直至商品销售有关的所有环节,既包括原材料的提供、标识的制作、产品的加工、拣选等制作产品的商品初级阶段,也包括商品的再包装(修饰性)、仓储、运输、销售等实现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成型阶段。

第二、在商标表现形式上,商标的使用不仅指直接在商品上或者商品包装物上标注或者贴附商标,还包括为销售商品而开展的必要的、辅助性交易活动所使用的物品,比如合同、帐簿、商品交易文书等,同时,还包括为推销商品做出的所有努力,比如商品广告宣传、商品展示。

第三、商标的使用不仅包括商标注册人自己的真实使用,还包括通过商标使用许可等方式,授权他人使用,即他人被授权使用注册人的商标的行为,也视为商标注册人自己的使用行为。

第四、商标使用人对商标的使用,应当是商业性使用。商业性使用行为不仅包括商业经营中的赢利性行为,还包括为树立商标形象、树立与商标关系密切的企业形象所做的非赢利性行为,比如以商标命名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如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等。

商标侵权的行为需要满足相关的条件才可以认定,商标侵权应当承担商标侵权责任,侵权人通常需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商标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商业经营环节中,商标的使用涉及与商品的制造直至商品销售有关的所有环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标转让费用的计算方式

    商标转让及其费用计算方式。商标转让涉及多种转让形式,包括合同转让、继受转让等。转让过程中需办理相关手续并填写申请书。商标是企业的标志,保护商标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和信誉,且具有升值潜力。商标申请遵循自愿原则、先申请原则和注册原则。

  •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建发电器制品(深圳)有限公司与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商标侵权纠纷。建发公司提起诉讼,要求中基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法院认定中基公司构成侵权,判决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建发公司经济损失30万元。

  • 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经营合同的宗旨和目的,特许经营项目以及特许经营关系的法律地位。甲方许可乙方在特定区域内使用其独创的“某餐饮公司”中式餐饮特许经营权,开展独家代理业务。合同明确了特许经营权的许可权利、使用方式、许可形式以及甲方的权利和限制。乙方需遵守法律和合同条款

  • 商标注册程序及侵权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注册的程序和商标侵权的赔偿问题。商标注册程序包括商标查询、形式审查、实质审查、公告和领取注册证等步骤。商标侵权行为包括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等。商标侵权赔偿数额根据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益或被侵权人的损失

  • 商标禁用的法律规定
  • 商标纠纷解决方式
  • 商标使用许可策略的关键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