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包括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根据该法律条文,商标侵权行为涉及以下构成要素:
商标侵权行为指的是行为人在未经商标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商标。这意味着,只有在商标权人明确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他人才能使用该商标。
商标侵权行为发生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这意味着,商标侵权行为涉及商标的相似性,包括相同商标或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
商标侵权行为还包括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行为。这意味着,行为人的行为可能会干扰商标权人正常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和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并可以获得适当补偿。如果侵权人逃逸或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要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
此外,如果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如果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他们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侵犯注册商标权的行为认定,通常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步骤: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是认定商标侵权的基本依据。根据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因此,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仅限于核准注册的商标和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这一范围由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两个方面因素确定,为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提供了比对标准。
被控侵权的具体对象包括被控侵权的商标和被控侵权的商标所使用的商品。确定被控侵权具体对象的意义在于确定和固化被控侵权行为的载体,为下一步与商标权的保护范围进行比对提供基础。被控侵权的商标和商标所使用的商品的确定同样重要,它们是认定商标侵权行为的另一比较对象。
通过将被控侵权对象与注册商标及其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对,可以认定被控侵权的商标是否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以及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是否属于同一种类或相类似。通过这三个基本步骤,特别是将被控侵权对象与注册商标及其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对后,可以确定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的认定包括使用相同或相近的商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商标侵权的认定。在认定侵犯注册商标权时,首先需要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然后确定被控侵权的具体对象,并进行比对,以认定被控侵权的商标是否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注册的程序和商标侵权的赔偿问题。商标注册程序包括商标查询、形式审查、实质审查、公告和领取注册证等步骤。商标侵权行为包括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等。商标侵权赔偿数额根据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益或被侵权人的损失
商标权的注册在先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确定了商标注册申请的先后顺序原则及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初步审定公告以申请在先为原则,商标注册申请会依据不同情况处理。同时,介绍了商标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传来取得两种形式,详细解释了这两种方式的概念及具体实
商标异议程序与合法权益的关系。商标异议程序允许社会公众发表意见,形成社会监督,保护合法权益。任何主体在商标初步审定公告三个月内可提出异议,并需满足一定条件。国内企业或个人可直接办理异议,外国企业或个人则需通过代理组织。异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提前或
商标撤销的程序和规定。包括商标的撤销流程、撤销商标的条件及时限要求、注册商标撤销后的影响等。商标撤销是基于国家商标法和相关规定的程序,撤销原因涉及违反商标法行为、注册商标成为通用名称、连续不使用等。撤销注册商标后,影响仅限于部分指定商品,原有商标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