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必须有假冒行为;
(2) 被假冒的专利必须是他人已经取得的、实际存在的专利;
(3) 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是故意行为。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以下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一) 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二) 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三) 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四) 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根据实际情况,严重情况下假冒专利行为可能构成犯罪,一般情况下只构成违法行为,属于民事责任,而犯罪行为则属于刑事责任。
(一) 行为人有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即行为人在自己产品上加上他人的专利标记和专利号,或者使自己的产品与专利产品相类似,使公众认为该产品是他人的专利产品,以假乱真,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
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区分假冒专利与专利侵权的区别:假冒专利是以非专利产品或非专利技术冒充他人的专利产品或专利技术。而专利侵权主要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使用专利权人的专利行为。专利权人包括专利权的所有人、持有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在我国申请专利的国外个人和单位。
(二) 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这是罪与非罪的界限。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非法所得数额较大,给专利权人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况。
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即侵犯他人专利。一旦确定侵权,将会受到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罚款等行政处罚。如果将侵权人起诉,对方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当然,如果假冒他人专利行为情节严重,就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美国专利的保护期限和专利权的含义。保护期限因专利类型而异,发明专利从申请日起计算,外设设计和外观专利则从授权日起计算。对于外观专利,存在特殊规定。专利权是国家授予的权利,强调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具有排他性,非专利权人使用需获授权或许可。
专利申请或专利基本信息著录项目变更的填写说明。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专利申请或专利基本信息、针对通知书的著录项目变更、变更项目信息、附件清单以及当事人或专利代理机构签字或盖章。文章详细说明了各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以确保专利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专利权的强制许可情形。包括专利权人在合理时间内未许可他人实施专利、国家紧急状态或公共利益非商业性使用、后一专利的实施依赖前一专利的实施等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中关于专利的部分,包括允许的权利限制范围、不允许的权利限制范围
专利权的撤回与恢复程序。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如果申请人未按时办理审批手续且没有正当理由,其专利权会被视为撤回。但如果申请人有正当理由,可在收到视为撤回通知书之日起两个月内向专利局提交恢复专利权的申请,包括详细说明耽误期限的理由,补办未完成的手续并缴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