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犯假冒专利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单位犯假冒专利罪的,除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对于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为了营利,有的为了获取荣誉,有的为了损害他人名誉等等。但无论动机如何,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二十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假冒专利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特征基本相同,客观上都涉及假冒行为,主观上都属于故意犯罪,目的一般都是为了非法牟利,主体相同。二者主要区别表现在:
假冒专利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而假冒商标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的商标管理制度。
假冒专利罪的侵害对象不是注册商标,而是被授予的专利。这也是二者在假冒内容上的差别。
假冒他人专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行为人既假冒他人专利,又生产、销售他人专利的伪劣商品,属于吸收犯。因为生产、销售假冒他人专利的伪劣商品是假冒他人专利的一个组成部分,前行为吸收后行为,因此只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从重处罚,而不按数罪处理。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销售假冒商标的定罪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构成商标侵权罪的要件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商标、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情节严重等。对于不同情节,法律有相应的刑罚和处罚形式,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单位犯罪也有相应处罚规定。
商标权的注册在先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确定了商标注册申请的先后顺序原则及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初步审定公告以申请在先为原则,商标注册申请会依据不同情况处理。同时,介绍了商标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传来取得两种形式,详细解释了这两种方式的概念及具体实
商标异议程序与合法权益的关系。商标异议程序允许社会公众发表意见,形成社会监督,保护合法权益。任何主体在商标初步审定公告三个月内可提出异议,并需满足一定条件。国内企业或个人可直接办理异议,外国企业或个人则需通过代理组织。异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提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