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如果申请公司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并且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定罪为虚报注册资本罪。根据该条款,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金。单位犯罪的,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如果公司发起人或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定罪为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罪。根据该条款,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金。单位犯罪的,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尽管以上两种行为在定义上似乎有相似之处,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1. 行为方式不同:虚假出资行为表现为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并且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抽逃出资行为表现为违反公司法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所有权,虚假出资,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并且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本罪是一种行为选择性罪名,即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两种行为只要具备其中一种,即可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既虚假出资又抽逃出资,就构成了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罪。
2. 行为发生的时间不同:虚假出资行为发生在公司登记过程中,而抽逃出资行为可能发生在公司登记中,更多发生在公司依法登记之后的成立过程中。
3. 客体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虚假出资行为侵犯的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登记制度以及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而抽逃出资行为侵犯的是国家对公司的管理制度。根据公司法规定,无论是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登记注册前,都必须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注册资本如实缴纳出资,既不能虚假出资,也不能随意抽回出资。否则,违反了法律关于公司设立的规定,对于引发严重危害后果并构成犯罪的情况,必须予以刑事处罚。
抽逃出资罪的情形。该罪行指公司发起人或股东在公司验资成立后抽逃出资,但保留股东身份和原有出资数额的行为。文中列举了几种抽逃出资的方式,包括利用过桥贷款、伪造虚假基础交易关系、抽走非货币出资等。同时,根据规定,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也得以明
股东虚假出资以及法人在知情情况下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虚假出资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发起人或股东,涉及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行为,未履行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的义务。文章还介绍了公司发起人和股东的定义及职责,以及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定义和行为方式。法人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方案,该方案旨在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政府监管方式等。该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具体问题。此外,还涉及相关法规的修改和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
中国企业注册时的资金要求,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规定。文章还提到了出资期限的规定,包括首次出资额和剩余出资的缴纳时间限制。这些内容对于想要在中国注册公司的企业和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