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请求处理专利侵权纠纷(以及请求调解专利纠纷)时,应由被请求人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地的管理专利工作部门管辖。若存在两个以上管理专利工作部门都有管辖权的专利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其中一个管理专利工作部门提出请求。若当事人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管理专利工作部门提出请求,则应由最先受理的管理专利工作部门管辖。若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指定管辖。若无共同上级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则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专利无效行政诉讼是指专利权人或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无效审查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根据我国的规定,自一项专利权授权公告后的任何时间,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该项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的有关规定,都可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宣告该项专利权无效的请求。复审委员会应当对请求人的请求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维持或宣告该项专利权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审查决定。若请求人和专利权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无效审查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审查决定之日起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专利无效行政诉讼的特点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虽然此类案件还归入专利行政案件的范畴,但司法界普遍认可这是一类特殊的行政案件,与民事案件关系密切。其主要特点包括:
专利无效行政诉讼案件通常发生在存在专利民事争议的前提下。一般情况下,提出宣告专利权无效请求的当事人是专利侵权案件中的被告。因此,大多数的专利无效审查案件是由专利侵权人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提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反诉”而引发的。这些专利行政诉讼案件在实践中与专利侵权诉讼交叉进行。一般来说,专利侵权诉讼先行,若被告提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则会启动专利无效的行政审查程序。同时,专利侵权诉讼可能会被中止审理。若专利权人或无效宣告请求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专利权无效或维持专利权的决定不服,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此情况下,一般需要等待法院对复审委员会的审查决定作出判决并生效后,专利侵权诉讼才能重新恢复审理。然而,对于发明专利的侵权诉讼,法院可以不中止审理,从而形成两个独立的诉讼,并产生交叉诉讼。在某种程度上,专利无效行政诉讼是专利类民事案件特别是侵权类专利民事案件的基础性诉讼。
专利无效行政案件与大部分普通行政案件在审判理念上存在质的不同。一般的行政诉讼案件进行严格的程序审查,法院很少对行政机关的处理意见进行实质审查。而专利权无效是经第三人申请、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对已授予的专利作出无效决定。因此,专利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遵循全面审查的原则,更多涉及对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实质对比,而非单纯的程序审查。在审理思路上,专利无效行政诉讼更容易与专利类民事案件接轨。
关于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的相关问题。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申请人应在一个月内主动申请并交纳变更专利著录项目的费用。如果未在规定期限内缴纳或未缴足,将视为未提出请求。因此,对于著录项目变更费,申请人需要主动提交。
专利申请流程的相关解读。申请人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并交纳费用,专利局进行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合格后授予专利权。在此过程中,申请人可撤回申请或修改申请文件,但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最后,申请人需办理登记手续并缴纳相关费用,才能获得专利权证书。
外观专利产品相似度侵权评价的过程。首先需确定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是否属于同类产品,并依据普通消费者的眼光和认知水平判断两者整体形状和视觉效果的相似度。比较对象主要是侵权物与专利的图形或照片中的形状图案及色彩。对于存在变化状态的产品,需考虑其不同使用
专利代理机构的收费规定。根据《专利代理条例》,专利代理机构应遵循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收费,国家鼓励为小微企业和无收入或低收入发明人、设计人提供专利代理援助。专利许可收费无明确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可参考技术市场和技术投产后利润等因素。办理专利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