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逃出资罪是一种刑事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条的规定,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一定情形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条的规定,抽逃出资罪的立案条件包括以下情形:
抽逃出资罪与职务侵占罪在犯罪主体、犯罪客体、主观和客观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抽逃出资罪的主体是公司发起人、股东;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
抽逃出资罪和职务侵占罪都是故意犯罪,但抽逃出资罪没有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目的,而职务侵占罪则有此目的。
抽逃出资罪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而职务侵占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
抽逃出资罪所侵犯的对象为本公司的注册资本,具有特定性;而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对象为本公司、企业的财物,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财物。
民办非企业单位不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该罪的主体是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犯罪客体包括国家的工商管理制度及债权人、其他发起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利用非国有资产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不构成抽逃出资的主体。因此,民办非企业单位不
公司出资时资产评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首先,中介机构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评估结果不被认可,影响公司设立。其次,评估不实风险涉及股东出资的实物和无形资产等价值评估,关系到注册资本和股权比例。最后,还讨论了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评估不实和出资财产权利瑕疵等法
股东出资瑕疵情况下是否可以转让股权的问题。虽然股东出资不到位或抽逃出资后仍然拥有股东资格并可以转让股权,但股权存在瑕疵,转让后原股东需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性的赔偿责任。公司债务不会因为股权转让而免除。
股东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对于违反出资义务、权利不得滥用义务和违反决议规定的股东,将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出资不足的股东应补足差额并承担连带责任,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股东将被罚款。滥用权利的股东需承担赔偿责任,逃避债务的股东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