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报注册资本与虚假出资有哪些区别要件
时间:2024-03-16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虚报注册资本与虚假出资的区别要件
隐瞒注册资本的重要事实构成虚报注册资本
一、虚报注册资本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根据《公司法》第199条规定,凡是通过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均属虚报注册资本。虚报注册资本与提交虚假材料、采取其他欺诈手段是因果关系,即通过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虚报注册资本的重要事实。虚报注册资本的处罚是按照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的5%以上15%以下的罚款,而隐瞒除注册资本外的其他重要事实的处罚是按照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出资交付情况的区别要件
1、验资(评估)报告虚假不真实验资报告是公司登记注册的必备材料,非货币方式出资还需进行资产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如果股东未拥有合法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资产,却要虚报注册资本,必然会采取一些非法手段,如私刻中介机构印章、伪造验资报告、涂改报告内容、贿赂相关机关工作人员等。这些行为都属于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注册资本重要事实的情形,应定性为虚报注册资本。2、验资(评估)报告真实有效(1)股东以货币方式出资虚报注册资本的特征是股东将货币资金存入公司的验资账户,但最终大部分或全部将资金划走。虚假出资的特征是股东将货币资金存入验资账户,但最终大部分或全部将资金划走。若资金未划入基本账户,则属于虚假出资;若资金划入基本账户后再划走,可能涉及抽逃注册资本,但不能定性为虚假出资。(2)股东以非货币方式出资需办理权证的非货币资产,如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股东以此类资产出资应先办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因此不存在未交付的情形,不构成虚假出资。无需办理权证的非货币资产,如机器设备、产成品、原材料等,股东确有这类资产,但未将资产移交给公司或部分移交部分未移交,未移交的资产属于虚假出资。已交付的资产如再转移或抽回相应的货币资金,则可能涉及抽逃注册资本,但不能定性为虚假出资。
侵犯公司制度的区别要件
一、虚报注册资本侵犯公司的登记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制度要求注册资本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作为公司经营资本、股东权益标准和债务保障的基础。虚报注册资本可能损害债权人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因此侵犯了公司的登记管理制度。
二、虚假出资侵犯公司的出资制度
《公司法》规定公司实行资本确定制,要求股东缴足出资或股款,并经验资机构验证后方可登记注册。虚假出资导致注册资本不充足,违反了公司的出资制度。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发〔2014〕7号: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方案,该方案旨在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政府监管方式等。该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具体问题。此外,还涉及相关法规的修改和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
-
公司借款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判断
公司借款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判断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利用其他银行账户以借款名义将资金给股东作为虚假出资的行为被认定为抽逃出资。此外,公司借贷应有金融机构背景,股东以借贷名义抽逃出资的违法行为将被追究责任。如果公司借款行为符合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且
-
企业注册资金要求
中国企业注册时的资金要求,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规定。文章还提到了出资期限的规定,包括首次出资额和剩余出资的缴纳时间限制。这些内容对于想要在中国注册公司的企业和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
主体资格问题及履行能力
合同风险中的主体资格问题及履行能力。文章指出,合同风险包括合同主体缺乏资格证明、伪造营业执照、虚报注册资本、已歇业或被吊销营业执照等问题。此外,合同债务中因代理权限、合同内容漏洞以及恶意履行等问题也存在风险。最后,虚开支票是一种欺诈行为,会给对方带来
-
法人犯罪公司要赔偿吗
-
公司让我当法人需要给补偿吗
-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辩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