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地拆迁实践中,很多情况下会出现没有征地批文就进行征收的情况。对于被征收人来说,他们可能对征地批文没有太多的概念,更关注的是补偿协议和补偿款。然而,作为拆迁律师,我们必须提醒被征收人,征地批文对于补偿款的影响是从源头上开始的。
如果将征地拆迁比喻为一个产业流程,那么征地批文可以被视为这个产业的上游,而补偿协议和补偿款则属于下游。如果没有征地批文,整个征地拆迁项目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在非法征收的情况下,被征收人还能期望得到合理的补偿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土地进行征收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取得征地批文后才能进行征收。征收土地时,还需要与被征收人签订协议。那么,没有征地批文是否会导致补偿协议无效呢?下面由拆迁律师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没有征地批文的情况下,签订的补偿协议是否有效呢?如果所签订的补偿协议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这份合同应该被认定为无效。
因此,只有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才会被认定为无效。
根据法律规范的刚性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强制性规范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
效力性规范是指明确规定违反这些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的规范。管理性规范或取缔性规范是指违反这些规范将受到国家行政制裁,但合同本身并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的规范。
对于效力性强制性规范与管理性强制性规范的区分,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现在比较成熟的观点是将其划分为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规定,以及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但违反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
根据效力性强制规范的识别方法,我们认为《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征地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审批的规定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范,而不是管理性强制性规范。
从严格控制土地用途和保护耕地的角度来看,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没有征地批文的补偿协议应被认定为无效。因为如果承认合同的效力,将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基于被征地人对行政机关的信赖,行政机关造成的损失应予以赔偿。然而,在行政机关取得征地批文之前,是否需要确定补偿协议无效,需要慎重考虑。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在没有征地批文的情况下,不要签订补偿协议。一旦签订后想要推翻,也会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在事前防范,在面对违法征收行为时,首先要敢于说不,并积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以上就是拆迁律师对于没有征地批文情况下签订的补偿协议是否有效的解答。
因抚州市廖坊水库灌区工程需要,金溪县人民政府委托琉璃乡人民政府征收土地的事宜。协议详细阐述了征用土地的位置、面积、四周界限、土地类型、征地补偿费用等,并明确了支付方式和时间。同时,也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等。
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因修建地铁导致农房拆迁的补偿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包括《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如房屋价值、搬迁安置、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以及产权调换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面积、原地还房问题和产权调换协议等。
农村和城郊房屋拆迁时,院落、围墙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问题。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院落和空地的补偿数额需由评估机构评估,补偿应公平公正,不低于市场价。涉及部门包括国土资源局、乡镇政府、拆迁办和村委会等,各自负责征地公告、补偿方案公告、签订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