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被拆迁人对拆迁协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表示疑惑:既然拆迁协议存在这么多陷阱,那么我们作为普通人难道只能选择拒绝签字或者被坑害吗?
实际上,在拆迁协议中还存在一类被拆迁人可以放心签字的情况。如果您遇到的拆迁协议完全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那么我们可以考虑签字并进行搬迁。
在签订拆迁协议时,签约主体必须明确,权责也必须清晰。以前有一位被拆迁人杨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与他签订拆迁协议的人是开发商的一名员工,在公司中职位并不低。
由于当时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敏感度不高,并且出于对拆迁方的友好信任,面对优厚的补偿条件,杨先生很快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然而,当杨先生在回迁房居住数年后发现房屋不完整时,他才意识到与他签字的那个人根本没有代表征收部门允诺补偿条件的资格,他所承诺的回迁房也没有在项目规划中体现。杨先生因为被欺骗而受到了损失。
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为例,与被征收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主体应该是房屋征收部门。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因此,如果将拆迁比作一场考试,将拆迁协议比作试卷,那么被拆迁人必须首先确认试卷上的主体是否有权利制定问题。只有问题的出题人没有问题,被拆迁人才能继续审题。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弄清楚题目非常重要。拆迁协议实际上就是一份充满了"判断、推理、纠错"的试卷。被拆迁人必须仔细阅读每一条约定内容是否合法和准确,对于存在问题的条款,应提出纠正意见。
只有当被拆迁人确认所有条款都是"正确"的时候,才能在协议上签字"交卷"。只有当被拆迁人将协议的所有内容改正并填写完整后,才能凭借这份"满分试卷"有据地主张自己的考试奖励——拆迁补偿。签署空白协议实际上相当于白白交了一份"白卷",凭借一份白卷向老师要成绩显然难度很大。
因此,当被拆迁人在协议上签字时,必须确认协议的内容完整明确,以确保我们在日后拿着这份协议能够有理有据地向拆迁方要求补偿。如果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补偿金额、安置方式和支付时间明确,并且违约责任约定合理,被拆迁人就可以逐条核对并认真回答问题。
在实际拆迁过程中,拆迁协议签字盖章的原件通常是一式三份或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应该留在被拆迁人手中。然而,许多被拆迁人反映,在签字时,拆迁方根本不在现场签字盖章,而是要求带走所有原件,有些说是"盖章后送回",有些直接说是"盖章后统一保管"。这种不给被拆迁人留下原件的行为是非常有问题的。
大家应该知道,拆迁协议原件对于被拆迁人来说是重要的"证据"和"凭证"。如果没有这份协议,被拆迁人很难向第三方清楚地表达拆迁方承诺了什么条件,以及如何履行这些补偿条件。
反过来说,如果拆迁协议满足了本文提到的前两个条件,并且拆迁方按照流程在协议上签字盖章,并给被拆迁人留下一份原件,那么被拆迁人可以相对放心地签字。
总之,如果一个拆迁项目合法规范,能够保障拆迁协议的签约主体合法性,协议内容完整明确,并且补偿条件能够满足被拆迁人的要求,那么被拆迁人当然可以积极配合签字进行搬迁。
然而,在实践中,像例题一样规范的情况并不常见。因此,被拆迁人在签字之前必须谨慎考察协议的合法性。如果认为补偿权益存在风险,在签字之前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如果一份拆迁协议连以上三个重要条件中的任何一条都不符合,被拆迁人应慎重考虑是否签字。
村委会在征地拆迁中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村委会的行政行为可提起诉讼,监察机关也对村委会及其成员进行监察。征地补偿标准和补偿项目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规定和执行,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等。村委会并不凌驾于法律之上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包括拆迁管理的规定、拆迁许可的申领条件及审查流程、拆迁补偿与安置的内容。办法规定拆迁单位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并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申请人及其提交的材料。申请人可以是拆迁人、被拆迁人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可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产权纠纷证明等。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房屋拆迁的一般程序,包括暂停公示、入户调查评估、制定拆迁实施方案等阶段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包括变更的定义、适用范围、变更条件、申请、审查、公示、听证会等程序性内容。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管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筑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变更管理,强调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变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