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所享有的土地权益仅限于土地的使用权,而土地使用权的形式主要包括土地划拨和土地出让。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在县级以上政府的批准下,土地使用者通过支付补偿和安置费用后,获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土地使用权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
(1) 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土地使用者支付补偿和安置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这种形式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土地使用者必须经过县级以上政府的批准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二是土地使用者在获得土地使用权之前需要支付补偿和安置费用。
(2) 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后,土地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这种形式的划拨土地使用权也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土地使用者必须经过县级以上政府的批准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二是土地使用者获得土地使用权时无需支付任何费用或经济代价。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获得一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具有以下特点:
(1) 取得土地使用权需要支付费用。土地使用者在获得一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时,需要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这是国家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经济效益的表现,一般以货币形式支付。
(2) 土地使用权有期限。土地使用者所享有的土地使用权期限以出让年限为限,具体出让年限由出让合同约定,但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年限。
(3) 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物权。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基于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土地使用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出租、抵押或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其合法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形式包括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
因此,普通人购买土地使用权时,仅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即土地的用益物权。无论土地位于农村还是城市,土地要么归属于集体所有,要么归属于国家所有,个人不可能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因此,个人也无法享有土地的占有权,因为他们仅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土地抵押登记的流程,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地价评估与合同签订,抵押登记申请及审查过程,以及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和变更登记等环节。其中,针对不同取得方式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详细阐述了地价评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也介绍了申请抵押登记所需提交
我国土地使用期限的相关规定。国有土地上的宅基地和集体土地上的宅基地使用期限有所不同。国有土地使用权通过出让获得,但并非永久使用,使用期满国家将收回土地。房产权与土地使用权有区别,住宅用地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可自动续期。非住宅用地土地使用权则按法律规定处理
拍卖标的物的法律规定。其中,禁止拍卖的物品如国家自然资源等不得进行拍卖;限制拍卖的物品包括房地产、国有土地使用权、文物和国有资产等,其拍卖需依法进行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国家限制流通的物品依法只能在特定主体间进行买卖或交换。
中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和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标准。出让方式包括协议、招标和拍卖,其中协议出让存在非法低价出让的风险。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包括个人住房土地使用权转让、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房转让、拆迁安置房转让以及工业用地补办出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