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退项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拆房和不拆房。其中,不拆房的情况通常称为“文保腾退”,这种项目是公益性的,房屋本身是文物保护单位,腾出来是为了改建成博物馆、纪念馆或者名人故居,所以只需要腾空而不需要拆房。对于这种情况,被腾退人的补偿较低,但目前的情况下,略高于1:1的补偿安置是可以接受的。
而拆房的腾退项目,对被腾退人的性质而言,与征收几乎没有区别,都是拆房+补偿安置的模式。然而,腾退项目的程序要求相对较为随意,腾退方可以是村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建设项目的开发商,他们所适用的腾退程序往往只有一纸公告和一本腾退安置方案手册。在这种情况下,被腾退人如果对补偿安置不满意,维权将会非常困难。
与征收项目不同,腾退项目往往不适用征收的法定程序要求,被征收人熟悉的征收法定程序在腾退项目中几乎不适用。腾退项目的维权难度要显著高于规范的征收项目。腾退项目的维权原则是“打程序,不打实体”,但在腾退项目中,被腾退人很难找到可以打的程序。腾退项目通常是通过协议搬迁的形式进行,签约行为是被腾退人自愿的行为,并且与政府无关。因此,被腾退人在维权思路和方法上需要与被征收人有所不同。
在腾退项目中,被腾退人可以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村务公开等手段来了解涉案项目的建设情况,挖掘其中的违法点进行博弈,为维权增加筹码。此外,被腾退人需要谨慎对待签约行为,避免逼签、欺诈等情况的发生。维权思路也要开阔,不仅仅局限于规定的程序,还需要寻找项目中其他可能的切入点,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项目的环保问题等。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被腾退人应做好充分准备,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征收维权律师的帮助。
房屋征收中的不同拆迁补偿方案,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货币补偿依据市场评估价、商品房交易均价和重置价三种法定评估依据。产权置换分为价值标准产权置换和面积标准产权置换两种形式,包括异地安置和回迁安置。结合型补偿则结合了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市
拆迁房的货币补偿标准,包括计算方式和各种补偿费用。补偿金额根据房屋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涉及房屋补偿费、周转补偿费和奖励性补偿费。同时,针对不同情况,如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和房屋拆迁安置费计算标准等,也有详细的说明。
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立案标准,包括擅自改变用材林、薪炭林等用途的行为。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面积大小,规定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标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将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施以不同程度的罚款。同时,对于临时占用林地的情况也进行了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林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诉讼期限及相关规定。当事人可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诉讼。若拆迁人已提供补偿或安置,即使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并提起诉讼,拆迁执行也不会停止。这些内容明确了当事人权益保障及拆迁执行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