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后的固定资产核算相关准则放宽了某些限制性条件,增强了灵活性和指导性。然而,这也增加了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的主观性。如果企业具有不良意图或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较低,很容易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来操纵利润。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确认的价值标准不明确。
在我国企业中,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的使用寿命通常超过一个会计期间。取消了原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很容易在“固定资产”和“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之间划分不清。而且,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采用摊销的方式计入损益,这很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当前的固定资产核算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各种类型资产的折旧年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确定。这为企业进行盈余调节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此外,企业每年至少需要复核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只要有证据证明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调整,从而对业绩进行调整,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减值准备“一刀切”的做法不可取。
**集团是我国境内的一家上市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1日。该公司成立之初,固定资产原值为500万元,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生产经营期间没有固定资产增减业务发生,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无净残值。该公司境内财务报告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编制,并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境外财务报告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境内外固定资产期末计价均采用成本模式。
根据上述例子,由于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不得转回,企业在境内财务报告中的资产减少,利润减少,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然而,这一规定与客观性原则相背离。如果某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及升值的情况均属实,且固定资产价值波动较大,势必会导致境内外财务报表数据产生更大的差异,这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客观反映以及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因此,筆者认为固定资产减值一律不得转回这一做法不可取。
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允许企业采取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企业所得税政策中加速折旧固定资产的相关条件。主要包括: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快或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可加速折旧;特定行业新购进的固定资产也可享受加速折旧政策,小型微利企业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
关于在建工程完工后转为固定资产核算的相关问题。讨论了转固定资产的判断标准、工程验收手续,以及如何处理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和将土地使用权转为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指出企业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遵循的相关制度和准则,并提出了个人的处理方法建议。
关于长期虚报工资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处罚问题。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若在财务报告中虚假记载或隐瞒重要事实,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将面临罚款。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公司不提取法定公积金、未通知债权人、清算期间隐匿财产等其他违法行为及其相应处罚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关于确定我省办理八种财产犯罪案件数额认定标准的意见》的通知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湖南省公安厅关于确定办理八种财产犯罪案件数额认定标准的意见。根据不同的刑法条款,详细列出了八种财产犯罪中不同罪行的数额认定标准,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等。这些标准是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结合湖南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