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后的固定资产核算相关准则放宽了某些限制性条件,增强了灵活性和指导性。然而,这也增加了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的主观性。如果企业具有不良意图或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较低,很容易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来操纵利润。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确认的价值标准不明确。
在我国企业中,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的使用寿命通常超过一个会计期间。取消了原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很容易在“固定资产”和“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之间划分不清。而且,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采用摊销的方式计入损益,这很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当前的固定资产核算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各种类型资产的折旧年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确定。这为企业进行盈余调节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此外,企业每年至少需要复核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只要有证据证明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调整,从而对业绩进行调整,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减值准备“一刀切”的做法不可取。
**集团是我国境内的一家上市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1日。该公司成立之初,固定资产原值为500万元,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生产经营期间没有固定资产增减业务发生,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无净残值。该公司境内财务报告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编制,并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境外财务报告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境内外固定资产期末计价均采用成本模式。
根据上述例子,由于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不得转回,企业在境内财务报告中的资产减少,利润减少,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然而,这一规定与客观性原则相背离。如果某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及升值的情况均属实,且固定资产价值波动较大,势必会导致境内外财务报表数据产生更大的差异,这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客观反映以及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因此,筆者认为固定资产减值一律不得转回这一做法不可取。
母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重组协议。协议中定义了母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含义,以及重组、重组文件、财务报表、生效日期等术语。协议确定了重组内容的确定,包括资产负债划分、债权债务处理、资产划分、无形资产的处理等。重组已获得有关部门批准,自重组进行的资产评估基准日
分公司违约时总公司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分公司作为总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其违约行为由总公司承担。文章介绍了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包括概念、联系与区别,如分公司没有独立财产、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
固定资产的定义和作用,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等长期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提到了无形资产的概念,如专利权、商标权等。法律上规定了股东可以用包括实物和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但需要评估作价并遵守相关规定。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