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九条规定,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第十条规定,前条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第三十条规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三)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四)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
(五)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根据第二十七规定,金额较大是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
根据上述规定,固定资产未达到使用年限提前报废所发生的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申请在税前扣除。如损失金额较大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应提供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中介机构出具的鉴证报告,否则不需要提供鉴证报告。
固定资产的相关定义和管理规定。准则和税法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基本一致,但管理内容和程序受到财务通则的规范。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应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界定与准则对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规定无差异。固定资产预计弃置义务会计处理上有时间
新股东入股是否承接债权债务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新股东在履行出资责任后,不承担公司的债务。公司股东对公司的责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在公司破产清算时,债务清偿顺序包括破产费用、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税款以及破产债权。
合同违约赔偿是民事赔偿的主要形式。在赔偿的范围上,不仅包括直接损失,同时还包括当事人的间接损失。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时,因受让方违约而从受让方取得的赔偿金收入,应并人营业额中征收营业税。所谓合同纠纷诉讼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合同
税务机关允许企业将所发生的“损失”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也严格杜绝采用虚损失来影响应交税金现象的发生。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资产“损失”所得税处理时将会涉及烦琐的程序,且需要准备相应的资料来支持发生的“损失”在所得税税前扣除。我们来看一系列与资产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