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于1997年发布的《对于进一步安稳和完善乡村土地承揽联系的告诉》,承揽期是从1998年开始,为期30年,将于2028年到期。而目前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并不会对此前的承揽期产生影响,依然有效至2028年。
土地确权的影响仅在于确定了承包地或宅基地的合法使用权,并且在承包地流转时不必担心维权问题。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即可证明土地归属。此外,国家还有可能逐步开放宅基地入市,农民持有土地证可以安心买卖,增加产业收入。
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关于承揽期满后土地分配的问题。但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预测国家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承包权调整,原因有两点:
有消息指出,国家正在研究承揽期满后如何延期的问题,可能的备选方案有两种:一是主动延期,可以继续承包;二是制定比以往更长的承揽期,比如70年或者99年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案,都意味着国家的一致目标是长期稳定承包权。
根据国家《土地承揽法》的规定,土地承揽一直是分配到“户”,而不是分配给个人。因此,新生儿是否能够分到土地与土地确权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与法律规定有关。
根据《土地承揽法》,只有当村里还有可供分配的闲置土地、新开垦的土地,或者存在合法收回的承揽地等特殊情况时,新生儿才有可能分到土地。
总之,不能说新生儿或其他新增人员就一定不能再分到土地。法律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况的规定,但这些属于微调的情况,大规模重新分配土地已经不太可能。
北京某医院因医疗过错导致新生儿患三级伤残的纠纷。杨女士在该医院分娩时,因医院催产素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新生儿出生缺氧并患有多种疾病。经过鉴定和法院审判,医院需承担部分责任并赔偿患方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共计数十万元。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吴某因胎儿状况异常要求剖宫产,但医院延误手术导致新生儿死亡。法院认定医院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并判决赔偿原告合计106892.88元。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我国土地征收中胎儿、新生儿是否能获得土地征收补偿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胎儿在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情况下被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因此在土地征收中也可能有相应的补偿权益。同时,文章还就征地补偿款的分配争议问题提供了详细解答,包括嫁城女及所生子女、入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