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时,我们认为现有的分录记录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从分录的形式上看,与其他投资方式的分录不统一。例如,债券投资、材料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货币投资等,借方都是"对外投资",贷方都是资产类账户。然而,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第一笔分录的贷方却是"事业基金",即净资产类科目。这种表达方式不符合会计的目的,反而给经济活动的管理和运作带来了不便。
从分录的内容上看,将"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放在一起并不必要。理论上,"固定资产"反映的是资产,而"固定基金"反映的是权益。如果取消"固定基金",固定资产核算就可以采用单式记账。然而,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不同,其收入来源多渠道、支出多用途,因此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在行政单位会计中,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数额必然相等。但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并非总是如此,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情况。
举例如下:
[例1]某事业单位在2007年1月1日向甲公司融资租赁设备1台,协议价值为500,000元,运输费、安装费等为2,000元,由银行存款支付。合同约定租金分5年平均支付,在付清最后一笔租金后可按41,300元优惠价购买该设备。
事业单位的分录如下:
(1) 租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 500,6000
贷:其他应付款 500,4000
银行存款 2000
(2) 2007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2008、2009、2010年相同)
借:其他应付款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借:事业支出 100,000
贷:固定基金 100,000
(3) 2011年12月31日支付最后一笔租金,同时以优惠价购买该设备
借:其他应付款 104,000
贷:银行存款 104,000
借:事业支出 104,000
贷:固定基金 104,000
在这个例子中,"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并没有放在同一个分录中,而是根据经济活动的实质进行处理。因此,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实际上是用事业单位自身的固定资产换取对外的债权。第一笔分录应为: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评估价或协议价)",贷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差额计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借记"固定基金",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在过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一直是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的。然而,随着增值税的全面"转型",增值税从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征纳计算也得到了简化,征管效率提高了。
举例如下:
[例2]某事业单位为一般纳税人,在2009年6月30日以两年前购买的117,000元固定资产对甲公司投资(不含税价值为100,000元),协议价为80,000元(不含税),则交增值税1,538.46元。
按照原来的做法:
借:对外投资——其他投资 81,538.46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81,538.46
借:固定基金 117,000
贷:固定资产 117,000
如果只有这一笔分录,计算税款就不复杂。但如果经过多年,如何区分固定资产应缴纳的税款,如何根据每个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来核算进项税额,以及销项税额以何为基数,就变得复杂起来。如果以"对外投资"为基数,其中还包括材料投资(已计入销项税额)、货币投资(无需计算增值税)等。如果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为基数,该科目包含许多其他核算项目。如果按照前文的建议,无法清楚地计算税款。
针对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不将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绑定"在一起,而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借记"对外投资",贷记"固定资产",差额计入"事业基金——对外投资"。同时,借记"固定基金",贷记"事业基金——对外投资"。
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如果是一般纳税人:
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评估价或协议价)",贷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差额计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借记"固定基金(账面价值)",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
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评估价或协议价)",贷记"固定资产(含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借记"固定基金(含税账面价值)",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固定资产的相关定义和管理规定。准则和税法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基本一致,但管理内容和程序受到财务通则的规范。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应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界定与准则对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规定无差异。固定资产预计弃置义务会计处理上有时间
新股东入股是否承接债权债务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新股东在履行出资责任后,不承担公司的债务。公司股东对公司的责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在公司破产清算时,债务清偿顺序包括破产费用、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税款以及破产债权。
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应以提取折旧的方式逐步摊销。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应在其受益期内分期摊销。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扣除。纳税人违
企业因出售、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固定资产,其会计处理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固定资产可以进行债务重组,还可以通过出售、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式进行处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