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专利权归属时,需要根据发明创造的性质来决定。以下是确定专利权的几种方法:
如果发明创造是在执行本单位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完成的,那么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一旦申请获批,该单位即成为专利权人。
如果发明创造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并且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签订了合同,在合同中约定了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那么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发明人或设计人所有。一旦申请获批,该发明人或设计人即成为专利权人。
如果发明创造是由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除非另有协议,否则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共同完成的单位或个人。一旦申请获批,申请的单位或个人即成为专利权人。
如果一个单位或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委托完成发明创造,除非另有协议,否则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的单位或个人。一旦申请获批,申请的单位或个人即成为专利权人。
如果多个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那么专利权将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专利权人是指可以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也就是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人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如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完成职务发明创造,那么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
对于发明人或设计人所完成的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本人。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如果发明创造是由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称为共同发明创造。共同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属于共同发明人。一旦申请获批,专利权归共同发明人共有。如果一个单位接受其他单位委托的研究、设计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的单位。
无论是专利发明人、发明人所在单位还是共同发明人,只要确定了专利权的归属,就拥有了专利权,可以行使专利财产权和专利人身权。
专利权人的共同申请和确定方式。在共同申请的情况下,如果专利由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发明创造且共同申请,则专利权人可以是多人。专利权的归属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职务发明创造、合同约定、非职务发明创造、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以及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等。对于同样发明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专利是由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个人发明创造的,专利权是可以归两个人所有的,可以由两人共同申请专利。第八条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
这是知识产权区别于物权的原因所在。具体而言,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专利权的客体是发明创造,而商标权的客体则是商标。第一百二十三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为了进一步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促进专利实施和运用,提请审议专利法修订草案。”3月20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正式发布,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专利法修订草案和修订《专利代理条例》被列入《计划》中力争年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