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人民法院对于小张如何履行子女探视权作出了详细判决。这是全市首例履行子女探视权案结案并执行。
原告小张(女)与被告小杨(男)于2002年3月28日领取结婚证,2003年3月20日生一子宁宁。后因夫妻感情不睦,原、被告于2005年12月15日经泰兴市人民法院调解离婚,儿子宁宁随原告生活。
2006年2月13日,双方书面协议变更宁宁随被告小杨生活,小张对宁宁享有探视权,每月不超过四次,小杨应当给予协助。该协议经泰兴市公证处进行了公证。此后原告又要求将宁宁在每个星期的周末带回原告处生活,遭到被告拒绝。
今年8月,原告诉至泰兴法院,要求行使对儿子宁宁的探视权,于每个星期的双休日将宁宁接回原告处生活。
泰兴市人民法院经审理,依照《婚姻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判决:宁宁入学前,原告可于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上午8时前从被告处将宁宁接走,于第二天即星期日下午6时前将宁宁安全送回被告处;宁宁入学后,原告可于每年的寒、暑假从被告处将宁宁接走,寒假为7天,暑假为20天,期满后由原告将宁宁安全送回被告处;正常上学期间,仍按前款规定方式探望。一审法院判决作出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判决生效。
一审法官认为,离婚后的母亲与宁宁多相处多交流有利宁宁的身心健康发展。虽然原、被告经公证达成了协议,但协议仅约定了探视次数,而未明确具体的探望方式和时间,母亲想多和孩子相处的合理要求被遏止,从而引发诉讼。就本案而言,原告所持诉讼请求实质是主张逗留性探视权。宁宁也表示希望和母亲多相处。于法有据,应予支持。
父母对子女享有探视权有法律依据,但怎样履行探视权?并无先例。
既然法律规定父母子女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父母离婚后仍然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那么,离婚后与子女分居的一方(父或母)如要履行法定的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除承担抚养费以外,探望子女就成为基本的、必要的途径。若离婚后与子女分居的父或母不享有探望子女这一基本的权利,就难以全面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法定义务。
由于我国法律对行使探视权的方式、时间未作具体规定,给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判决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案审结对以后解决离婚案件中的子女探视问题确立了范例。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民法典》与《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房产归属问题的规定。父母离婚时将房产赠与孩子需过户后才生效,未过户期间房屋仍属于夫妻双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对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但如果出现欺诈、胁迫等情形,可以请求变更或撤销。对于已交付给子女的房屋,即使未过户,
原告与被告之间的非婚生父女关系及其争议。原告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支付抚养费、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并承担相关诉讼费用。被告与原告母亲存在亲密关系,导致原告出生,但自出生以来一直由母亲抚养,被告未履行抚养义务。因双方无法协商解决争议,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
继承法中的均等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遗产分配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应均等分得遗产,但生活有特殊困难或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可考虑多分或少分。小王的大哥因生活困难缺乏劳动能力,应获得更多遗产份额;而小王尽主要扶养义务并共同生活,亦可获得更多份